宁乡:发展休闲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休闲农业要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进一步挖掘内涵,打造成美丽乡村的代表作。”最近,宁乡县休闲农业协会正式成立,县农业局局长肖年富的一番交心话,可以说给在座的农庄主、合作社负责人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提了醒、提了神。
宁乡休闲农业起步于2001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截止到今年,全县休闲农业企业有310家,全年接待游客27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8亿元。在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宁乡的休闲农业还存在着如下现象:服务滞后,如食宿卫生欠佳,设施缺乏而难以休闲,活动单调而游而不乐;管理不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品位不高,休闲农业缺少特色的文化品位,缺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农业科技等;特色不浓,现有的多数休闲农业,没有充分展现各地或各园区的特色;缺乏文化底蕴,休闲农业仅仅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没有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内涵。
近水楼台先得月。望城是宁乡的邻居,举办过“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是“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城市(城区)联盟峰会”的永久举办地,望城经验,值得学习。近年来,望城大力发展以“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古镇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以千龙湖、百果园、光明村为代表的规模休闲农庄集群,以乔口渔都为核心的渔业休闲企业集群,以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集群,以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靖港古镇、铜官陶城、新康戏乡、洗心禅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景观集群。目前,拥有各类农庄600余家,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
只有坚持以民为先,让人民得实惠,才能形成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过程中,望城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等形式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参合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如靖港古镇直接为本地人员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景区内居民仅靠出售芝麻茶、甜酒、纪念品等,每户每年纯收入就可达数万元;同时结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整理、水利建设、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和电、路、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广植树、多栽花、不露黄”行动,保护原生态植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环境不断美化,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公园和大花园。
农村不但要环境美,而且要农民富,这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生态、文化和农业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让农民不出村、不离家,就能就业、就能挣到钱,极大地增加了农业的就业容量和单位面积产出;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带动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实现产业基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宁乡休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高,日渐成为农业、农村的新兴产业,农民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服务形式单一,同质同构现象突出,缺乏创意和特色,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亟待转型升级。
一是要拓展功能内涵。积极开展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的挖掘展示,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时空景观,发展农业观光园,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丰收景象,全面提升农事节庆活动内涵,实现“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
二是要培育产业品牌。积极弘扬“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着力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一批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加强宣传推介,营造社会氛围,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
三是要鼓励产业间联合与协作,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农家乐和小型休闲农业企业要主动与附近的大型旅游场所加强联合,形成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的格局。
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对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开展农业创意、信贷融资、生产安全、综合服务等知识培训,对一线员工重点培训职业道德、作业内容、操作规程、工作方法、产品知识、安全生产等知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顺应互联网、物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发展趋势,拓展信息终端,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在此,笔者也期盼宁乡县休闲农业协会能够抱团作战,加强交流沟通,把休闲农业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当中,与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