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两山论”大讨论

20.03.2017  16:08

曾经“青山喊痛”“绿水成殇”,如今,满目绿水青山,风光怡人。来自省环保厅的数据:2016年,宁乡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连续3年获评全省环保工作先进县——

环境变美有“玄机

环境整治遇阻,一场大讨论化解

道林镇5公里的青山几乎有一半被削了顶”“金河水库周边农田污染无法耕种”……翻开宁乡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张张照片触目惊心。

这本由宁乡县委组织部牵头编印的“两学一做”读本,2016年9月发放到全县7.2万名党员、非党领导干部、非党村干部和非党村民小组长手中。

环境问题就摆在眼前,党员、群众引发共鸣与反思,一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讨论,从去年9月起在全县1880个支部轰轰烈烈展开。

这场大讨论兴起的背后,是宁乡近年开展的环境“五大整治”:整治非煤矿山违法开采、规模养殖污染、河道非法采砂、投肥养殖、挖山取土洗砂。

整治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3月初,宁乡县环保局局长李联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矿主不同意,党员不理解,群众不支持。”去年4月,刚到喻家坳乡担任组织委员的张云开发现,乡机关难得一天清净。喻家坳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这些非煤矿山,关停这4家矿山,不仅“断了老板的财路”,也直接影响到从业者的收入,每天都有矿主、群众上门要求保留矿山,其中不乏一些党员。

喻家坳乡只是一个缩影。宁乡县委组织部组织一科主任张兴荣坦言,有的获利群体心有不甘,甚至挑唆群众造谣滋事,以此向党委政府施压。

为化解阻力,宁乡县决定将环境整治与党员教育相结合,让全体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成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宣传者、推动者。

变化悄然发生。坝塘镇的李志华家住矽砂矿附近,家中一台手扶拖拉机以前为矿山运砂。关停矿山,他一开始也反对。如今,身为党员的他义务监督矿山,把拖拉机改做垃圾运输。

村民的环保意识跟着提高了,自发在通往采矿点的路上设置起路障和警示标牌。”坝塘镇坝塘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辉乾说,一旦发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就会打电话反映。

观念变了,“五大整治”顺利推进。据统计,目前全县共取缔挖砂洗砂77家并实现生态修复,非煤矿山整治78家,禁养区退养700余家,整治矽砂矿、石灰窑、精灰厂、碎石场73家。

重回绿水青山,望金岛上能“望金

从双凫铺镇前往金河水库,路上有不少水塘,宁乡县环保局副局长张杰告诉记者,以前这些水塘是蓝绿色,村民开玩笑说是“九寨沟”。

原来,附近的石煤矿的采矿废水中富含重金属,流至下游的水塘,水塘的水就变了色。

3月初,记者在这里看到,石煤采矿点已关闭,曾经的矿坑实施了截排水处理、废水处理、废渣填埋、生态修复等工程,生态环境的昔日“伤痕”正在逐步“愈合”。

环境好了,双凫铺镇村民杨志军也有了新事业——在金河水库旁的望金岛承包了水面,养起了鱼。

以前的水是绿的,哪敢养鱼;去年开始,水里能看到一些野生小鱼,鸟也多起来了,我就知道能养鱼了。”杨志军投放了5万公斤鱼苗。他预计,今年底至少可以起20万公斤鱼,望金岛就真的能“望金”了。

双凫铺镇党委副书记杨伟军介绍,全镇共关停了8家非煤矿山、2家小水泥厂、4家河道非法采砂以及沩水禁养区内24家大型养殖场。短期利益肯定有影响,但镇上依托逥龙山景区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从长远来看是受益的。

初春,走进花明楼镇杨林桥村,田野披新绿,水塘泛清波,道路干净,屋舍整洁。去年起,村里实施生活垃圾“三减三分”,即村民初分,减量60%;保洁员细分,再减量30%;剩余10%不可回收垃圾分送至镇垃圾中转站。每天出村垃圾从以前的7.5吨减至不到2吨,环境越变越好。

广大群众自觉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践行者。据统计,2016年全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达60万多人次日,自筹资金9000多万元。

环境网格化监管,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2月,一份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分发到宁乡县的各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级网格+特殊网格”的管理模式,让每个区域的党政负责人同时成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人。

就在春节前,宁乡县在省内首个县一级出台明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的文件,上至县委书记,下到乡镇副职,逐一明确环保工作责任。

据介绍,近半年来,县里密集出台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一系列文件,抓责任落实;成立环保督察工作小组,将环保工作纳入县对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的绩效考核,实行“行政问责”,构建起环境保护的新格局。

宁乡县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以前在环评、打击环境违法的过程中,会接到不少“打招呼”的电话;现在职责划分一目了然,环境保护成了各自的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