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新媒体组合报道 “点燃”香草源乡村旅游
2月10日晚,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庙子源村香草源,瑶家小伙洗完农具后在溪水边戏水。当晚,瑶族群众举行“送懒仪式”,寓意“人勤春来早”。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2月10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连线、直播报道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庙子源村香草源瑶寨落下帷幕。这个离江华县城120多公里,海拔900多米的瑶寨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香草源的故事里,多了媒体人走基层的“一抹清香”。
创新传统、新媒体“组合式”报道
为帮助大家初步了解香草源。1月起,《湖南日报》连续刊发报道《千年瑶寨香草源》、《展现瑶寨风情、放飞瑶胞梦想》;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从2月6日起连续5天在江华瑶族自治县香草源景区进行直播报道。“新湖南”推出专题《走进香草源、瑶家过大年》等。湖南卫视提前播放了一系列宣传片。
2月5日起,《湖南日报》每天刊发通讯。“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与湖南卫视同步直播图文,点击量近百万。
湖南卫视积极创新直播。该台新闻中心主任杨壮向记者介绍:“这次直播实现技术、传播格局、内容创新。在室外新闻直播中首次运用现实增强技术,借助香草源展现江华其他景点。注重海外和国际媒体投放,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加拿大国际电视台、美国中文电视台、新西兰华人电视台同步播放。”
传统、新媒体联动,多点传输,宣传效果空前。该县县委书记罗建华说:“主流媒体聚焦宣传,神州瑶都名声更响。”该县县长龙飞凤每天收到大量QQ留言、微信消息、短信,纷纷点赞这次“组合式”报道。
记者们不一样的春节
2月5日腊月廿七,湖南日报摄影中心90后记者唐俊却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瑶山跋涉,他与瑶胞们去寻找清香四溢的香草。
“唐俊记者背着摄影器材上山下山6个多小时,几次摔倒爬起来又接着走。”瑶胞游敏佩服地说。唐俊却用相机纪录下采摘香草、制作香囊的全过程。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朱玉文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连续通宵加班。
“为做到14个摄像机位精准移动,我们每天把3到5秒一个镜头画下来讨论,直播脚本改了300多遍。” 湖南卫视“直播香草源”执行导演牛嵩峰向记者介绍。为拍好一个镜头,牛嵩峰站在河里、摄像师罗辉趴在雪地上3个多小时。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编导李晟参加过直播吕洞村、惹巴拉,这次来到香草源后拉肚子,但他从不叫苦。1989年出生的汤牧是主动“请缨”来到香草源的,他没想到山里特别冷,只好穿上带来的7件衣服。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他说:“通过这次走基层,我成长了。”
“敬业。”这是该县各级干部群众对走基层媒体人的一致评价。
香草源处处温馨
“从住地到直播点不到200米,一路上认识不认识的瑶胞都主动向我打招呼。”湖南卫视新闻中心直播通联部记者魏笑凡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我一个人提前住在瑶胞游建民家7天。无论我工作到多晚,他们总端上热气腾腾的大叶茶。”
汤牧告诉记者,他们住在一户瑶胞家,瑶胞每晚都会在他们回来时捧上热茶、点心。家里的好菜、汤圆都会给他们留一份。汤牧说:“感动得想哭。”
朱玉文深有体会地说:“在香草源,不管你走到谁家,都有清茶,有酒喝,有饭吃。”
记者住在瑶胞游少云家,大门总是敞开着,吃的用的全放在堂屋。瑶胞们平淡地说:“瑶家的传统过门就是客,都尽心尽力招待。”
“点燃”香草源乡村旅游
如今,香草源火了,乡村旅游兴起。
瑶胞们纷纷开办农家乐、客栈。村委主任游建民告诉记者:“香草源自然村280人,以前在家的不足80人,现在,大家都回来了。”该村38岁的赵才广,在外打工月薪不到3000元,他回村开办“香源客栈”,每月纯收入近万元。该村27岁的郑钱办起“香草印象”客栈、KTV。还销售自己设计、制作的“香草印象”系列女士手包。郑钱眉飞色舞地说:“媒体新春走基层,‘点燃’了香草源的旅游。”
该县旅游局长张劲欣喜地告诉记者:“已有深圳、长沙的三家公司慕名投资开发香草源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