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被逼婚 小伙回家过年4天被安排6场相亲

15.02.2016  10:40

  原标题:单身的你 春节被家人“逼婚”了吗?

  年关易过,逼婚难防。节后上班第一天就是情人节,逼婚与反逼婚的拉锯战又成为网络吐槽的热点。近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这个春节,你被“逼婚”了吗?如何看待和化解逼婚与反逼婚的观念矛盾?本期新视野邀请省社科院社会学家和婚恋专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嘉宾:

  邓 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应汶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专家

  案例

  回家过年4天被安排6场相亲

  “从正月初二到初五,我被安排了6场相亲。”2月14日上午,28岁的小郭独自坐在安义县城一咖啡馆的角落里,等待下一个相亲对象的到来。

  小郭在广州从事销售工作,一直是单身。近两年来,每次春节回家,父母总会给他安排几场相亲。“虽然我完全能理解家人的心情,但我也有自己的无奈啊。”

  “刚开始还是有期许的。”小郭说,最初他还愿意配合家里安排的各种相亲,毕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女方也是亲戚朋友介绍,比较可靠,或许真能把人生大事解决了。但次数多了难免会感到厌烦。小郭称,相亲就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在很短时间内通过长相、言语、行为去分析相亲对象,很难产生感情,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和小郭有一样遭遇的单身族不在少数。春节期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了《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岁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我现在都有点不敢回家了,回家父母就逼婚,我也没有大到嫁不出去的地步。”说起自己的婚事,在南昌从事媒体工作的小吴很是纠结,今年26岁的她,在家人眼中已经到了“很严重,年纪很大的地步”。

  “除了父母逼婚,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32岁的小李说起自己被催婚的经历,用“苦不堪言”说自己的感受,本来每年回家过年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就因为被逼婚,他都害怕回家过年了。

  调查

  “生活圈子太小”是青年无法成婚的主因?

  “我就不明白你们年轻人在挑什么?”省城的王阿姨说,作为家长,她不明白现在年轻人为什么对婚姻这样的态度,每次问女儿恋爱了没,孩子总说“没有合适的”。面对焦虑的父母,年轻人想说的是,想找一个合适的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生活圈子太小”是青年无法成婚的主要原因。高达76%的年轻人觉得,平时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根本遇不到异性,加之日常工作繁忙,很少参与一些社交娱乐活动,哪来谈对象的机会。此外,68%的人觉得“对方或对方家庭要求太高应付不起”,最后无奈分手。还有58%的人认为先立业比结婚更重要,因此暂缓考虑感情方面问题。

  “我说‘生活圈子太小’时,我妈总觉得我在说谎。”媒体人小吴说,虽然工作中会接触很多人,但大多都是一面之交,和家长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观点

  逼婚现象折射出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

  主持人:日前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数字令人惊讶。量化的逼婚现状究竟科学不科学暂且不论,但从近年来网友不断吐槽“每逢佳节被逼婚”、“被逼婚一族”总结出各种“春节防逼婚破解攻略”来看,这种现象已然成了一个社会话题。

  邓虹:这种现象折射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在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情感匹配度、心灵舒适度和婚姻质量,不再愿意通过传统方式交友恋爱,更不愿被父母强逼着四处相亲。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延长,谈恋爱时间变少、交友圈子的逼仄也令年轻人不堪重负。

  而很多父母之所以会催婚,是因为他们更愿意看到儿女能顺利地完成“谈恋爱—结婚—生子”这几件人生大事。囿于传统观念,执著于早结婚早享福的人生“经验”,通过连续不断的叮咛、催促,密集的安排相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子女的关爱,殊不知这种“无微不至”、反而加剧了人际代沟,造成老少两代的心理屏障及对立。于是网络上各种应对相亲的“秘籍”流传,青年人与父母在逼婚与被逼婚之间展开了游击战、持久战。

  “逼婚”现象其实是一个温馨的提醒。长辈担心子女的感情问题,表达了对下一辈的期望和祝福。而年轻人试图将长辈、亲友的“唠叨”、“打探”、“关心”、“对比”屏蔽于外,表达了现代青年对家族传统关系的反思,也彰显了现代公民对保护自己隐私权利意识的觉醒。

  逼婚是情感存在错位 父母和子女平时应加强沟通

  主持人:因为“逼婚”的出现,有人硬着头皮搪塞父母,有人旅游过年逃避相亲,还有人租个对象回家过年,也有人通过广告集体喊出内心的声音,上演了一出出“逼婚”与“反逼婚”的拉锯战。

  应汶华:逼婚状况的出现,在近些年来表现得更为突出。原因在于上下两代人对婚姻、生活态度和生活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对婚姻的早晚、是否建立婚姻等都有一个认同上的差异。

  因为“逼婚”的出现,引发了系列新现象。诸如租女友、租男友回家过年等现象,甚至让一些年轻人不堪其扰出现跳海、回避回家过年等情况。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行为,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越是躲着,父母越着急,认为你对婚姻根本没有想法。所以他们的“逼婚”也就不会停止。

  “逼婚”与“反逼婚”,看似是不可调和,实则却体现了上下两代人对对方的一种情感上的在乎,只不过这种在乎存在着错位,需要双方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面对,加强沟通。

  从父母一辈的角度讲,子女应该考虑到父母“逼婚”的情感上的需求,可以讲清自身的工作状态、生活态度,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父母对自己的理解。从子女一辈的角度讲,父母应该理解子女在为新生活奋斗、在外漂泊,或者不同的生活态度而导致的双方认同差距,为子女在婚姻问题上,形成一个既关注又相对宽松的对话氛围,这样才不会发生冲突,让年轻人不出现排斥的心理。

  逼婚凸显中国式亲情需辩证看待 多换位思考才能避免被逼婚的尴尬

  主持人:也有人认为,到了适婚年龄,家人催一催、问一问,就像到饭点时问一声“你吃了没”一样正常的事,不过就是嘘寒问暖般的关怀。年轻人与其说感觉被逼,不过是自己潜意识里也深感压力山大,杯弓蛇影的条件反射罢了。

  邓虹: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逼婚”凸显了特有的中国式亲情。春节团聚,亲情最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合家团圆等等吉祥话语寄托着亲友的关爱和祝福。换个角度说,假如没有一个人问你生活得好不好,有没有成家,你会不会有被忽视的冷落感?儿女成家历来是父母心头大事,宅男宅女的婚恋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一些相亲节目大热的原因。要知道婚姻美满、生活幸福是年轻人的美好愿望,何尝不是父母的殷切盼望?找到了这一情感共同点,还有什么不能摒弃前嫌的呢?

  应汶华:“逼婚”现象也要辩证看待。长辈亲友在过年交谈的时候,应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参考即可,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晚辈;而孩子们在回家之时,既要坦率亮出自己的看法,也要体谅长辈的心情,不要用逃避、抵触的目光看待亲友聚会和父母关心,只有老少两代换位思考,平等交流,与时俱进,寻找彼此都能接纳的平衡点,才能避免被逼婚的尴尬和无奈,家庭团聚才更具欢乐祥和,更有家的味道。

  文/ 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