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治水兴水惠民生
党十八大以来,娄底市围绕“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以水利改革发展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发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书写了水利改革发展惠民生的新篇章。
科学规划 投融资力度持续加大
娄底市建立了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投入水利稳定增长机制,五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对水利总投入为40867万元,每年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通过搭建两级水务投资平台,娄底市本级水务投资公司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新化县、双峰县等地成立了水务投资公司。通过与银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全市实现了银行贷款融资4.6亿元。全市累计上报水利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3个项目,已成功入库20个项目,项目总投资91.54亿元,拟申请贷款额度75.64亿元。
娄底市成立了涟水河、孙水河综合治理PPP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相关前期工作,组织申报了娄星区仙女寨省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娄星区抗旱水源工程、娄星区孙水河浒石段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积极推动水利PPP建设。
强化考核 水资源管理全面加强
娄底市全面实施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发《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娄政发〔2012〕15号),印发《娄底市湘江保护2014年工作方案》和《娄底市水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度、考核制度。
完成了全市水功能区划,建立了入河排污口名录和饮用水源地名录,创建了水功能区和主要饮用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全面完成了“三条红线”“四项指标”的核定。
同时,娄底市还积极推进节水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积极开展水资源专项保护等各项工作。
以民为本 水利建设成效突出
娄底水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励精图治,大兴水利,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卓有成效。
五年来,娄底市完成48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约4亿元,增加防洪库容0.82亿方,增加蓄水0.12亿方,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15万亩。五年来,全市建成各类工程530处,解决了12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至72.6%。五年来,积极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双峰、新化等五个县市区共计18批次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建设,共计投入资金5.39亿元。五年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处,实施四水治理工程27个,综合治理河长160km,总投资约7.98亿元。五年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1亿元以上新建水电站共竣工13处,新增装机容量13235千瓦。
娄底市将河长制工作,作为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战役的重要内容,纳入“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坚决实施党政首长负责制,全力减存量、控增量,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
坚持守水有责,织密治水责任网络。 出台《娄底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担任总河长的市河长制委员会。全市共明确市级河长8人,县级河长65人,乡级河长679人,村级河长1765人。建立了河长制会议、信息、督查、巡查、考核等七项制度,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一把手”抓“一把手”,层层压实责任。
强化岸上管控,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了3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方案的编制。对所有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核查登记,共清理排污口519处,基本实现市内重要水功能区和重点排污口监管全覆盖。
实施“柔性治水”,构建“四水”生态廊道。 全面启动资江、涟水、孙水、测水干流共330公里的生态廊道建设。依托速生捕碳草技术,全面启动“零碳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孙水河流域杨市段试点已完成土地流转1748亩,第一批230亩速生碳汇草移栽种植长势良好。
严格奖优罚劣,推进常态化治理。 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经费和奖励。建立了河库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在县市区组建水警中队、“河道警长”,着力推进河湖保护管理APP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娄底市市本级涟水河城市防洪堤
娄底市双峰县涓水治理工程双江坝施工后新貌
完成除险加固后的车田江水库大坝
水清岸绿的新化资江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