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政协委员代表集体就推动长沙新发展发表议政意见
星辰在线1月18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唐朝昭 彭玮蔚 刘军 摄影 周柏平)9 位政协委员代表集体就推动长沙新发展发表议政意见
康镇麟委员
代表民革长沙市委员会发言
长沙“互联网+”农业发展已走在全省前列。据统计,长沙市2015年有近10亿元的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但是,与省外其他起步较早、政策配套较完善的地区相比,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瓶颈制约较多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如何让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已成为长沙市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
我们建议,高位谋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借鉴武汉、合肥等地经验,抓紧编制全市“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纳入“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鼓励“互联网+”农业企业先行先试,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夯实基础,提高技术支撑水平。加快“三农”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宽带和无线网络覆盖率,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完善服务,培育领军龙头企业。建立“互联网+”农业保障和激励机制,吸引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积极参与,打造“互联网+”农业品牌,同时扶持配套物流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让南中国商周青铜文化“活”起来
李平委员
代表民进长沙市委员会发言
近年来,虽然宁乡炭河里遗址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其文化旅游效应和核心吸引力作用却没有加强,炭河里附近一些重要文化节点灰汤养生文化、沩山佛文化等缺乏整合,文化旅游效益无法放大。
如何让南中国商周青铜文化“活”起来?我们建议,高点谋划,系统规划,提升炭河里文化在湖南文化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形成三千年湖南看炭河里的湖南文化旅游新名片。以炭河里遗址为核心,将炭河里周边沩山佛文化、灰汤养生文化、沙田红色文化等重要文化节点纳入炭河里文化旅游特区,并通过异地复原的手段,打造西周古城。此外,在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土地审批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设立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建设专项资金,专款用于炭河里文化旅游特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包装项目,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加强炭河里文化国际交流,形成一年一次炭河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重视宣传推广,形成多点旅行社为其组团,多点媒体为其宣传,多点故事让人流传的氛围。
加快完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王新夏委员
代表九三学社长沙市委员会发言
地铁2号线的运营标志着长沙正式进入地铁时代,预计到2020年,长沙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234.3千米,轨道交通将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们建议,杜绝建设阶段安全风险,建一道轨道交通安全“防火墙”。将轨道交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道路、航空、港口等规划相衔接,科学合理设计车站规模和配置运力。加紧制定《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工艺实施办法》和《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管理办法》。
消除运营阶段安全隐患,上一把轨道交通安全“放心锁”。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机构和人员配备。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积极排查和解决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对运营设施设备的管理。
强化长期系统风险控制,织一张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网”。提高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能力,制定乘客信息发布实施细则。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严格问责。加大对广大市民乘客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乘坐轨道交通的安全防范意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有序运营。
筑牢食品安全监管的铜墙铁壁
陈迪夫委员
代表民盟长沙市委员会发言
近年,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涉及的产品源头甚广,流通环节复杂,少数生产经营者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掺杂使假,食品监管部门人员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监管缺位、治理乏力,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我们建议,管源头,严准入。通过政策引导、法规督促的方式将食品生产企业向园区集中,做好全市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和餐饮公司、店面的网格化管理。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关,对流入长沙的食品要建立协同地食品联动追溯机制。
抓队伍,强能力。加大食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村(居)委配备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宣传员,将监管向基层延伸。逐步建立企业自检、基层监管所快检、第三方专检、区县(市)食安部门抽检的“四位一体”检测体系。
重信息,强诚信。加快建立食品供应链追溯查询的电子平台和用户终端APP信息系统,强化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定期曝光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
明责任,严执法。明确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的相应法律责任,对涉嫌犯罪行为严禁罚过放行、以罚代刑。加大对政府职能部门责任主体监管“缺位”的问责。完善联动执法体系,应常组织各监管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始终保持食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
用先发优势引领长沙“十三五”发展
王林委员
代表农工党长沙市委员会发言
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在“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的决策非常及时。长沙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契机,盘活存量资源,培育增量资源,在有效供给上着力,尤其是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方面用好“先发优势”,做大长沙、做强长沙、做美长沙。
坚持“制造强市”,进一步扩大制造业的优势。全省制造业的“1274”行动(12大重点产业、7大专项行动、4大标志性工程)主要集中在长沙,只要我们坚持“制造强市”,“长沙制造”的名片必将更加靓丽。
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265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现在,微软云、甲骨文、谷歌、IBM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已落户长沙,长沙已具有“智能生态”的很好条件。
坚持“未来导向”,提前研究“新供给”,提前布局“先发”优势。现在,新的供给,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长沙有着巨大的新供给优势潜能,如能在制度变革、要素升级等方面先行快跑,创造价值和市场,我们在“十三五”就能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打造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
彭继球委员
代表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
由于地缘、资源、发展基础等原因,开放型经济一直是长沙经济发展短板中的短板。“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湖南“一带一部”的新定位,给长沙开放发展带来了历史新机遇。建设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恰逢其时。
我们建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建立起统筹协调的区域互动合作新机制,统筹高铁新城、空港城、黄花综合保税区、金霞经开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工作职能,实行“一体化”运作。
大力构建以临空经济示范区为龙头的开放型经济走廊,形成“三片区”、“四组团”的空间布局。“三片区”是指临港片区、临空片区、临铁片区;“四组团”是指星沙组团、浏阳金阳新区组团、雨花暮云组团和浏阳东区组团。科学规划外资、外贸、外经等五年发展目标。争取到2020年,外资实际到位4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8亿美元,对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达5.81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2亿美元。
进一步明晰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产业布局和定位,将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重点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自贸区”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形成“多极发展”、“多点支撑”格局。
构建“三社”联动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石莉波委员
代表民建长沙市委员会发言
随着我市社区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政府一手包办、单纯依靠居委会提供服务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专业化需求。成都、南京、厦门等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在我市方兴未艾。
目前,卫生等二十余个部门在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健康养老等领域,开始了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初步实践和探索,但仍面临诸多困难。
我们建议,要用好资金多引导。重点关注内生动力小的苦累脏型服务,扩充服务范围,放宽公益非营利社会组织登记、申请门槛,实施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公益基金和企业募捐,引导社区惠民资金流向公共服务领域。要对接供需广纳才。重点培养“属地社工”,向社区引进社工专业毕业生,鼓励社区失业人员向社工转化。要合作竞争更优化。鼓励专业机构与社区组织合作与兼并,加强资源跨社区横向竞争优化,建立社工在不同社区流动服务机制。要建好制度敢先行。建立政府购买资金长效投入、公益创投补贴等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科学设置项目、公开招投标、社区接收反馈、监督考核等步骤,逐步扩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推进长沙生态绿心保护和发展
田桂元委员
代表致公党长沙市委员会发言
长株潭生态绿心位于长株潭三市交界处,长沙生态绿心面积305.69平方公里。自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条例》以来,长沙积极落实绿心保护条例和绿心总体规划,绿心保护工作成效卓著,为生态长沙、美丽长沙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据省国土卫星监测显示:绿心地区挖山毁绿、违规砍伐、毁林开垦、采矿、采石、采砂、采土现象仍时有发生。
我们建议成立长沙市生态绿心区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绿心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开展,为绿心工作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由市规划局牵头,加快推进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合一”。尽快设立市、区两级生态补偿基金,建立绿心地区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绿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绿心区日常巡查、重点督查、集中整治,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绿心的违法违规行为。尽快设立绿心产业引导基金,积极引导绿心地区重点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率先建立两型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加大火宫殿片区规划建设力度
乔伟玲委员
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近年来,长沙在火宫殿片区虽然建设了一系列项目,但在传承湖湘文化精髓、留存长沙历史文化、体现市井文化特色等方面还存一些不足,在整体规划设计、开发保护并重方面还有差距。
我们建议,坚持统筹推进,将火宫殿片区开发建设列入长沙市“十三五”规划,积极争取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在机构设置、项目立项、资金来源、棚改政策等方面寻求更高层面的支持。明确片区定位,按照“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要求,强力推动这一片区建筑布局、公共设施、城市管理、商业形态的全面升级提质。突出规划引领,把火宫殿及周边片区范围初步划定为北起五一大道,东南至黄兴中路、人民路及白沙路沿线,西至湘江风光带范围内的约3.15平方公里的区域。加强产业引导,重点发展现代智慧商圈、文化创意、文化娱乐、饮食文化等产业,更好地彰显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注重文化呈现,挖掘渡口码头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等人文遗产,实现各业态的和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