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80岁语文老师变姓氏活字典 花60万积蓄出书
双峰县姓氏“活字典”陈器之,今年80岁,耳失聪,与他对话须在耳边大喊。他用了15年时间,写出一部双峰县地方史“大书”,名为《双峰春秋》。记者近日在双峰县看到,这部大著已出版6卷,一大本叠着一大本,小山似的近2尺高。剩下3卷也待出版。
陈器之说,他对时光流逝有惶恐感,从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岗位退休后,主编了其双峰老家陈氏族谱。受此启发,2001年他决心自费编写《双峰春秋》这部大书,当时他已65岁。
据了解,这部《双峰春秋》共计1350万字,分为姓氏、教育、文化、艺文、人物等九卷,完整展示了双峰县126个姓氏的源流、人口繁衍以及文化教育、历代贤达等历史变迁。我省已故著名史学家何光岳誉之为:“开双峰文化兴县之奇葩,为神州民间纂史之嚆矢。”
陈器之的爱乡之情跃然纸上。他从族谱的角度调查了全县98.6%的人口,考证出全县所有姓氏的520支,其先祖因徙居、避兵、因官、奉旨或行商等原因,迁湘始于西汉末年、盛于元明两代,其中430支来自江西,再由其子孙迁入双峰县境内。比如,全县人口最多的王姓有32支,已传至第42代,9万多人口。该书体例创新、资料浩繁,前所罕见,填补了双峰县地方史空白。
仅收集全县各姓氏的族谱,陈器之就用了整整6年时间,走村串户,吃尽苦头。他曾经4次翻山到一个“乃”姓村寨,以诚感人,才借出族谱。白天进村搜借族谱,晚上借住乡镇抄阅资料,是他那些年的生活常态。据不完全统计,陈器之走访了全县960个行政村,还去了湘乡、邵东、衡阳等地,借出散落千家万户的各姓氏族谱,达526部之多。他和几位同伴殚精竭虑,又花了近10年时间研读族谱,确定体例和用稿标准,编写成书。陈器之为实现“为家乡写一部大书”的夙愿,搭进自己60万元积蓄,还四处游说筹资,甚至借高利贷。幸得双峰县财政分6次支持了54万元,才完成出版。
陈器之对全县各姓氏人口分布很熟稔,在记者见证下,5分钟之内,他凭记忆一口气写出双峰县人口数前50位的姓氏,他补充说,双峰县修了族谱的姓氏,人口都在1000人以上。一些只有二三个人的姓氏,均是外嫁而入,比如双峰县竟有“滚”姓,仅一人,她就是一名从贵州嫁入该县印塘镇的妇女。
对于一些颇具特色的姓氏掌故,他如数家珍。比如双峰县的复姓“萧彭”的来历。明万历年间萧氏长子出生,其母彭氏带回娘家走月,舅父将外甥高举嬉戏,不慎失手坠地而夭折,舅父以儿子顶替萧家,传至几代后兼两家根脉,改“萧彭”为姓,至今繁衍1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