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年终特别报道之六:自贸区的春天
央广网财经12月25日消息(记者张慧娟)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14年,改革再出发。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热情、释放改革红利坚固信心。2014年岁末,经济之声精心策划年终特别报道《大国2014》,今天请看第六篇《自贸区的春天》。
上海自贸区横空出世
上海一家媒体曾这样描述上海自贸区的早晨:周阿姨和她的三个姐妹,一大早就赶到了自贸区直销中心门口,她们排在最靠前位置,叽叽喳喳聊着天,一脸兴奋。上周,她们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直销中心的抢购热,决定来凑凑热闹。早上8点不到,4人相约从宝山出发,7号线换乘6号线,一路辗转,为的是能淘点便宜“洋货”。但是,大妈们还是晚了一步,像加拿大猪肉、乌拉圭牛尾的冷柜,在她们进来不到五分钟,便已经被抢购一空。
上海大妈们的自贸区淘宝之旅,只是上海自贸区万千景致里的一个小小特写。作为我国内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横空出世,点亮了东方的天空。
从去年9月29日正式挂牌至今,政策如阳光普照、雨露灌溉,让这个秋日里出生的孩子萌发着蠢蠢欲动的激情,虽然仍在蹒跚学步,却不断望向远方,翘首企盼明媚的春天。
对于上海而言,自贸区获批推行,不仅让贸易领域获得机会,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在自贸区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史无前例的创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通过自贸区平台的发展,得到这样一个制度红利,会为未来中国的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提供非常强大的支撑平台。”
自贸区显现强大“磁场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当自贸区迈出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一步,国内外很多人都在观察:这历史性的一步,究竟会为“坐上火箭”的改革开放加入多少助推剂?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改革创新已经让上海自贸区显现出强大的“磁场效应”。以经常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为例,今年4月份最初统计时还只有460亿元,10月份就已经达到2200亿元,跨境人民币的结算总量占到上海市的17%,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财政和金融服务局局长张红:我们归纳出四句话,这四句话是我们对自贸区挂牌一周年来的基本总结:一是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已经建立;二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三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四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负面清单”成了自贸区打出的第一张“名片”。一张清单划出了“禁区”,更为企业打开一扇门,门外是更加广阔的天地。“负面清单”的问世,使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改革贵在“垦荒”,上海自贸区的确发挥着改革“桥头堡”的作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负面清单的意义是结束了从2008年到目前为止“政府在前,市场紧随”的模式,最大化地利用市场自己的能量,根据市场自己的特长,只要不触及到危机国家安全、金融体系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等重大问题,大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量来做。负面清单是针对跨国企业、跨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开展业务的清单,但不能排除未来这样的市场化机制会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
胆子再大一点跑得再快一点
每逢田径比赛,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摩拳擦掌,呐喊助威的观众都希望看到追风少年跑出完美的加速度。而当上海自贸区被定义成这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时,发令枪响过,跑着跑着却似乎慢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这一年的步子实在太慢,而且太谨慎。比如分帐户核算体系,这个已经差不多完善了好几个月,为什么还不推呢?现在有了,就要发力了,就要开始推动了。我觉得要胆子大。
胆子要大一点!这是专家学者的普遍期许。尽管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已经变得苗条——今年7月1日,上海自贸区公布的2014版负面清单,比2013版减少了51条管理措施,调整率达到26.8%,从开放的角度来看,实质性取消14条、实质性放宽19条,进一步开放的比例达到17.4%,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仍然认为,开放的“主旋律”突出了,节奏却还显得“慢了半拍”。
姚景源:上海自贸区现在这种状态和我当初对它的期望和激情有点差距。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到了深水区。负面清单“瘦身”了,但我认为还是和小平同志当年讲的改革有差距。小平同志讲得很清楚,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思想再解放一点。我觉得这话在今天对建设上海自贸区还是非常重要的。
加快脚步,因为改革任重而道远,更因为机遇不等人,需要“只争朝夕”。财经评论员叶檀直言不讳:自贸区还应该有更加开放的空间。
叶檀:现在清单里面还留着像“高端的商业地产的投资”,对于外资有非常大的限制。其实有些限制完全没有必要,比如有色金属、重化工业,只要是不牵涉到核心技术、核心领域,外资进来投资对于中国的经济安全和中国市场的发展不会有负面影响。希望未来自贸区把负面清单进一步压缩,起码可以再压缩1/3以上。
一种模式多处开花
人们期待上海自贸区像加满了油的战斗机,满载能量、昂首飞天。“负面清单”的这场“革命”,与其说是呼应外界关切的顺势而为,不如说是改革用意的真正体现。设立自贸区,对外开放只是手段,对内改革才是目的。
自贸区的第一枚棋子虽然落在上海,但这本“教科书”里的经验辐射到的却是改革进程中的整个中国。以开放倒逼改革,自贸区很快就有了后来者。不久前,国务院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全国自由贸易区将扩充到东部4个地区,从上海独领风骚到“四小天鹅”携手共舞。在中央党校教授辛鸣看来,就是要通过自贸区模式,探索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辛鸣:让这样一种模式多处开花,可以让中国经济发展在市场化背景下走得更好更快。把自贸区从一变成四,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自贸区不是过去很多人想象那种经济特区,它不是政策的特殊输入洼地,而是一个创新平台,要通过这个自贸区里边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在各个地方,进行创新、探索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很有利的。
不是政策的洼地,而是创新的平台。自贸区的创新力量,如同“小荷才露尖尖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放眼更远的未来,从负面清单到责任清单再到权力清单,三张单子将推动制度变革和创业创新,改革的巨浪将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驶向更远的远方,自贸区这片“大试验田”,将在一个又一个春天里弥漫阵阵花香。
[编辑: 熊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