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必须做到“四个突出”

01.06.2017  20:53

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是湘西州委、州政府制定的战略目标。根据州委、州政府绘制的“依托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老司城三块金字招牌,以芙蓉镇、里耶镇、边城镇等30个集镇为重点,重点建设40个土家族、苗族特色村寨,在加快建设7个县城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文化强镇、风情小镇”的宏伟蓝图,要走布局合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城乡统筹的湘西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笔者认为:就必须做到“四个突出”。

一要突出绿色生态

充分发挥湘西州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生态优势,秉承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城水相依、城山相偎的建设理念,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绿色生态城镇。深入实施“绿色湘西”工程,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巩固、生态公益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打造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沿线和旅游景区景观林带,争创一批国家级生态园林城镇、小区、单位。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围绕小镇的特色产业,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注意保护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比如,建设以休闲旅游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小镇,就要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原生植被进行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植被蓄积量,增强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对小镇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要突出规划布局

要确保湘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各级党委、政府就要强化措施,搞好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布局。依据《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区域内的特色小镇制定出可行的规划。其内容应包括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规模控制、功能分区;确定重大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置场等) 的建设位置;明确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生态环境、资源环境、文化遗产等的保护措施等。要依据环保相关规定制定出可行的环保目标:其内容应包括空气质量达标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置率、绿化率、特色风貌保护等要求。

三要突出环境保护

要着力打造具有湘西特色的靓丽城镇、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就要突出内外兼修,推动美丽湘西建设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要突出示范引领,推动美丽湘西建设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要突出长效治理,推动美丽湘西建设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要突出城乡统筹,推动美丽湘西建设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各级党委、政府就要强化领导责任,形成推进合力,整合各种建设资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置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对特色小镇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要制定出新型小城镇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结果考核与党政领导的政绩挂钩;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坚持城乡环境同建同治,突出环境卫生、城乡容貌、交通秩序整治,建立环境保护工作常态管理、长效治理,共建靓丽城镇、美丽乡村。当地环保部门要采取不同形式,对特色小镇不同阶层的人群进行环境教育。要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对特色小镇党委政府及其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的负责人和办事员进行环境教育,让其了解有关环境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特色小镇居民进行环境宣传,其内容应有环保常识、特色小镇环境质量状况和环保工作动态、公众环境维权和举报知识等。

四要突出传统文化

依托湘西州历史底蕴厚重、民俗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绚丽的优势,围绕“神秘湘西”主题,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原则,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镇历史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和民族特点的魅力城镇。以中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强古城、古镇、古街、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整治,在大通道、旅游干线和景区布局民族村落和特色民居;在城市环线建设上充分体现民族建筑特色,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展示长廊;在城镇风貌建设上,注重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做到传承历史不俗套、顺应时代不造作、植于本土而优于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