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聚焦: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原因何在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陈济朋 曹筱凡)全球金融市场情绪自上周逐渐开始转变,并在经过周末发酵之后引发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与此同时,全球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也继续震荡。市场观察人士将此形容为“恐慌情绪”,并指出虽然这与世界经济基本面相关,但风险也许被夸大了。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覆盖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虽然触发点与中国市场近期的波动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的冲击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确定性引发的担忧。
他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公认的“稳定器”,人民币以其币值坚挺而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完善,让习惯了中国“定海神针”角色的国际投资者感到不适应。
金融市场震荡也是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体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主要通过量化宽松来避免出现更糟糕的局面,但这样的做法也拖延了去杠杆化过程,反映在全球经济上,就是复苏过程进度不一和曲折反复。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各金融市场动荡的理由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由于上次危机以来为刺激经济而出现的流动性泛滥。美国股市因泛滥的流动性而持续上涨,至今累积了可观涨幅。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股已经连涨七年,其间一直没有经过大幅修正。
新兴经济体也面临挑战。在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日益加强的全球化时代,美元的流动性泛滥,唾手可得的美元信用让许多企业尝到甜头,但加息周期来临时企业则面临严峻考验。最近一段时间,仅仅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就已导致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币值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鲁赛·凯斯特克里认为,最新一轮全球金融市场大跌源于多方负面消息的滞后反应,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担忧的综合结果。
分析人士预计,考虑到美元加息周期即将来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加息时点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加剧这种波动。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交易员斯蒂芬·吉尔福伊尔预计,美股近期还会经历震荡调整。
一些分析师指出,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担忧的原因并不成立。麦格理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胡伟俊认为,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有过度之嫌。《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中国股市虽然遭遇暴跌,但就经济基本面而言,政府仍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谢栋铭认为,中国经济在持续转型,虽然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疲软,但服务业占比在增加,关键的就业数据和工资增长也令人有信心。
新兴经济体被一些人视为脆弱的风险链条。但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同样是股市汇市波动,但从波动幅度和时间跨度来看,此次动荡都不像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那么糟糕。而且在经历了以前的经济危机之后,如今新兴经济体政府手中可使用的宏观政策工具更多。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抛弃了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有更多缓冲余地的浮动汇率制,外汇储备也更充足。企业尽管积累了一定的美元债务,但财务也相对更稳健。
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查尔斯·科林斯认为,当前市场波动是一次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短期内也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说是金融危机还是言过其实了”。
就全球经济基本面而言,过度悲观的情绪也找不到足够的合理证据支撑。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欧洲经济也在企稳。法国总统奥朗德24日表示,从增长前景看,全球经济已“足够坚挺”,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办法解决自身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仍不可掉以轻心。分析人士指出,早已密切关联的全球各经济体有必要联手应对金融市场动荡,共渡难关,尽最大努力防止货币竞争性贬值而互伤,防范资本市场传染式暴跌,并在必要时共同努力稳定市场信心。(参与记者:樊宇、孙鸥梦、黄继汇、乐绍延、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