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酬改革和反腐影响居民收入增速
中国社科院今天在京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速度减缓,这主要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速度减缓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所致。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将会降低城镇高收入户和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速度,2015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
居民收入降速致收入差距减缓
《蓝皮书》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变,一个转变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另一个转变是发展阶段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城镇和农村低收入户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是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速度减缓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所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下降,会明显降低农村低收入户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所以未来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会继续扩大。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
《蓝皮书》指出,2003-2008年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处于上升趋势。然而,从2009年开始,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由上升转为下降,居民收入差距由扩大转为缩小。截止到2013年,总体基尼系数已经下降到0.473。与2008年最高值相比,基尼系数已经下降了0.018,年均降幅为0.74%。
尽管如此,总体基尼系数的下降速度越来越小。《蓝皮书》指出,总体基尼系数下降速度的减缓,意味着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减缓。
腐败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因
《蓝皮书》分析,2013年以来,相关政策的实施对城镇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率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并相应地影响到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现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过高。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总经理人均年薪77.3万元,上涨4.33%。
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还存在监管缺位、结构不合理等缺陷。现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扰乱了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贪污腐败和官员的灰色收入是扰乱收入分配秩序、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腐败一方面增加了城镇高收入户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减少了其他收入组居民的收入。腐败是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蓝皮书》认为,反腐败斗争约束了领导权力,减少了官员贪污受贿、获得灰色收入的机会,规范了收入分配秩序。因此,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必将减缓官员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而官员处于城镇中高收入群体中,所以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度。
应降低农村低收入户收入风险
《蓝皮书》认为,尽管未来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继续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建立起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未来应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蓝皮书》建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化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是中国城镇就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导致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增长缓慢,加之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大学毕业生工资增长乏力,不利于城镇收入差距缩小。
为此,《蓝皮书》提出,要大力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通过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引导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渐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推动大学毕业生工资增长,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蓝皮书》还表示,应该在推动农村低收入户居民增收的同时,降低他们所面临的收入风险。农村低收入户居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很大比例,使他们面临巨大的收入风险。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特别是对低收入户农村居民而言;另一方面,加强针对农村低收入户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使农村低收入户居民获得稳定的社会保障。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