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猴首来长约你一起迎猴年 下周一开展 

25.12.2015  09:26

  昨日下午,长沙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点交圆明园猴首铜像。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神面卣艺术水平极高,可媲美湖南出土的人面方鼎。资料图片   北朝石雕佛像露出灿烂的笑容。资料图片   昨日,包括圆明园四兽首在内的各种珍贵文物已经放进展柜。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星辰在线12月25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任波 通讯员 邓晓丽)昨日下午3时,经过3天的长途运输,79套(82件)保利海归精品文物抵达长沙。经开箱点验后,曾经流落海外的圆明园猴首、牛首、猪首、虎首铜像,摆上了长沙博物馆新馆二楼特展2厅展柜;14尊中国南北朝青州石造雕像从货运柜中取出时,工作人员发现多尊佛像露出灿烂的“神秘的微笑”……预计这些从保利艺术博物馆运往长沙的海归精品文物,将在今天中午完成布展。“华夏瑰宝——保利海归精品文物特展”将于12月28日(下周一)开展,持续到2016年4月 20日结束,市民可前往市博新馆免费参观。

  圆明园兽首

  猴年来市博新馆看猴首

  勿忘猴首上“历史伤痕”

  昨日下午,长沙博物馆新馆二楼特展2厅前,站着一群焦急的工作人员。因为北方一些地区发生雾霾,从北京运往长沙的79套(82件)保利海归精品文物,原本在前天、最迟在昨天就应到达长沙滨江文化园的长沙博物馆新馆,但一直没到。直到昨日下午3时,这批珍贵文物才终于抵达。

  这批精品文物,将作为长沙博物馆揭幕特展之一陈列于新馆二楼特展2厅。据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介绍,“华夏瑰宝——保利海归精品文物特展”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陈列的就是在“火烧圆明园”时流落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海归文物,即牛首、虎首、猴首、猪首等四尊铜像。这四尊生肖兽首铜像,将在这里讲述它们经历的劫难与回归的故事。

  圆明园大水法十二尊生肖铜首,由西方艺术家设计,清王朝宫廷工匠制造。1860年,英法联军劫烧圆明园后,十二生肖铜首流失海外。其中,龙首、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迄今下落不明。2000年,猴首由保利集团拍得,成交价高达881.5万港元。

  昨日下午,在长沙博物馆布展现场,保利艺术博物馆外展负责人詹春晖称,英法联军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如今部分生肖铜首已经回归,但仍有多尊铜首下落不明。明年是猴年,市民可来长沙博物馆参观这尊从海外归来的猴首和其他兽首。不过,猴首却有一处不为外人所知的“历史伤痕”——在猴首后部,有一处沉重凹痕,可能是当年被英法联军士兵用枪托击打出来的痕迹。“面对这样的文物,我们绝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石雕佛像

  北朝石雕佛像露出笑容

  媲美蒙娜丽莎的“微笑”

  记者在现场看到, 一件件精品文物依次开箱清点,随后被小心翼翼地移运到展柜中。

  开箱工作人员被一尊尊精美石雕佛像迷倒。经常与文物打交道的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说,他见过的石雕佛像不少,但这次开箱见到的石雕佛像和以往所见到的不同,这次保利精品文物中的多尊佛像都露出微笑,有的微笑粲然,有的明显透出开心,有的笑容神秘。李历松认为,这些佛像的笑甚至可媲美“蒙娜丽莎的微笑”。

  保利艺术博物馆外展负责人詹春晖称,他也没搞清楚到底有多少尊石像是带着笑、含着笑的。他说,保利收集流散于海外的石雕佛像时,似乎就特意在寻找那些带着笑容的石雕佛像,到底有多少尊,他也没有进行过具体统计。但他知道,有一尊北朝的石雕佛像是笑得最灿烂的一尊。

  王立华告诉记者,这批石雕佛像,将陈列在保利海归精品文物特展2厅的第三部分,名为东方佛韵——展出以青州石造像为代表的北朝佛像14尊,这些石造佛像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熠熠生辉,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铜器文物

  西周神面卣和遂公盨

  欲与人面方鼎试争高

  长沙是名闻海内外的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之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皿方罍等均震惊世界。保利海归精品文物展中展出的青铜器在特展2厅第二部分,名为“青铜存萃”,共计有29套(32件)青铜器,年代从商代跨越至汉代。其中,有一尊可媲美人面方鼎的神面卣。

  神面卣为西周青铜器,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1999年8月,在海外友人大力帮助下,神面卣回到中国,后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这件西周早期的神面青铜卣,为目前中国青铜器中造型和装饰最怪异、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件。

  神面青铜卣的器盖和器身两面均铸出一个神面。神面头有双角,粗眉上扬,双目圆睁,大眼暴张,直鼻小耳,高鼻隆起,獠牙外突,威猛中又似略带笑意,鼻下现出人中,形态动人;器和盖正背面均饰正视神面,观众即使变换位置,神面双眼仍似紧盯观众的眼睛,给人以摄魂之感。

  神面卣的装饰比宁乡出土的人面方鼎繁杂,枭、貘、象、蛇等各类兽形跃然其上,情态怪异而又生动别致。这样的装饰表现了古人对鬼神的畏惧与虔敬,整件器物营造了一种庄严肃杀的气氛,具有典型的商周青铜器特征,是青铜艺术品中的旷世珍品。

  本次特展中还有一件名为“遂公盨”的西周青铜器,为记载大禹治水的最早例证。这件青铜器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盨,本是古代用来盛食物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流行于西周中期偏晚。遂公盨是中国古代西周中期遂国某代国君“遂公”所铸青铜器,传闻出土于河南,2002年春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香港文物市场偶然发现,并与日本收藏家展开争夺,最终将其成功购得,回归内地。

  最让人叹绝的是,在遂公盨内底居然有10行98字铭文。铭文内容即为人们所熟悉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堪称字字珠玑、价值连城,被学者们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

  微评快读

  @小女人阿怪:看起来很棒哦!好期待啊!离家这么近,寒假可以去看了!

  @明朝小王爷:圆明园兽首,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巨变!我终于可以见到真品了!

  @彭大侠是大侠:这个绝对不容错过。我不禁唏嘘,漫漫回归路,不知何时这些兽首才能全部重新相聚!

  (长沙晚报记者 康笑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