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材料做的模板,盖房省力又环保

09.03.2016  10:04


 新型模板可以重复使用80-100次,其原料来自汽车拆解后的回收材料,因为配方特殊,在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产生粘结。   蒋炼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3月9日讯(记者 陈琳玲)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然而,建筑行业用的木模板每年新增的需求量高达六百亿立方米/年,用什么来替代它呢?日前,长沙经开区企业鑫源新材料厂区正式动工开建,在这个占地30亩的厂区,国内唯一的高分子复合建筑模板将批量上市,用于替代传统的木模板。

  “我们不是简单的替代木模板,而是从方法上颠覆。”该公司负责人王忠介绍,建筑施工过程中一直以来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尤其是灌注混凝土时搭建的木模板,这些木模板用上6-8次就得报废,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搭建起来工序也相当复杂。而新型模板按照使用部分有专用于墙体、梁、夹角等几十种不同的规格,各部分的连接只需要配套的手扣,普通工人徒手就可以施工。新型模板可以重复使用80-100次,其原料来自汽车拆解后的回收材料,因为配方特殊,在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产生粘结,免去浇筑后表面找平的工序。“新型模板单次使用成本为5-6元/㎡,低于传统木模板8元/㎡的单次成本。”王忠说,“从原料到使用再到回收,这种模板不产生污染和垃圾,是一种绿色的施工方式”。

  此外,模板里设置电子芯片,建立产品唯一身份识别码。芯片可以记录模板生产厂商、生产人员、客户信息、运输、工程工地、装配信息、拆装、使用次数、环节等真实数据,实现模板的可溯源、可查询。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还方便模板的回收,在施工结束后,随意堆放的模具需要分类回收,鑫源新材料为此研发了分选机器人、智慧门和智能料架。将这三者安置在施工现场,拆卸下来的模板经过智慧门时,门上的读取器将能识别模板类型,由机器人搬运到相应的料架。

  益阳鱼形山智慧谷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这种新型模具的单位,其中的11栋5层楼房均采用新型模具,整体工期缩短了30%。“之前搭木模板一身弄得好脏,现在做完工洗完手就能去吃饭。”工人张师傅说,最开始大家都不会用这种模具,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数量掌握了操作,“什么工具都不用,徒手就能装好,就像放大的积木玩具”。

  本月,鑫源新材料将正式把高分子复合模板推向市场,以“租赁为主、销售和施工为辅”的方式扩张市场版图。事实上,围绕着高分子复合模板的开发,王忠团队已钻研了五年,并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并陆续成立了三家公司负责该模板的生产、智能仓储和云平台系统开发。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