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事制度改革急需打破“信息孤岛”
准入门槛降低,市场“宽进”激发了市场活力,在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如何“严管”又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商事制度改革急需打破“信息孤岛”
湖南日报记者 奉永成
2014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掀起了大众创业的高潮。
2015年6月20日到7月2日,10多天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场“宽进”的同时,作为“严管”基础的信息化保障跟进尚不到位。
市场“宽进”
企业主体井喷式增长
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大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
“总体来说,就是‘放宽’市场准入标准。” 省工商局注册局局长朱贤国告诉记者,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据省工商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省企业总数达45.2万户,增长20.8%,注册资本达25076.5亿元,增长34.4%。日均登记注册企业379户,较改革前日均登记量增加102户。新登记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比达到81.03%,新发展网络经营市场主体36.69万户,较改革前增长5.26倍。商事登记综合审批效能提升70%以上,企业名称登记当场受理、当场办结。
“商事制度改革中,市场‘宽进’,企业主体井喷式增长,市场‘严管’千万不能‘短腿’。” 省工商局企业监管处处长吴海广说。
“信息孤岛”
让市场监管出现真空
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全省商事制度改革中,提出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多部门联动,对企业实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目前,我省工商部门主要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对企业进行监管。”吴海广告诉记者,2015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共提供230多万户市场主体基础信息查询,依法公开5.7万条行政处罚信息,依法将1741户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吴海广介绍,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是一个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但目前所公示的信息主要是工商部门的登记监管信息和企业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的信息还没有完全到位,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监管联动、执法协作难以到位。
他举例,比如某餐饮企业,工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后,还需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排污证,规模较大的还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场地卫生许可证等,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不仅在审批过程中,这些行业和部门之间不能及时相互推送审批信息,一旦企业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信息同样不能做到多部门、跨行业共享,“信息孤岛”由此产生。
“企业信息都不能及时掌握,多部门联动的联合惩戒监管机制就会出现真空。”吴海广说。
建立“统一平台”
打破信息孤岛
如何才能打破“信息孤岛”,让“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真正实行起来?
“建立全省‘统一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利用信用对企业进行监管。”吴海广告诉记者,“严管”的核心是信用监管,实现信用监管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他建议由省里主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键点击,信息尽现,从而健全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后续“严管”体系。
在采访中,一些对此有着较深入研究的专家,也给出了他们的建议:以市场主体信息为源头,通过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集中公示企业信用信息,推进信息公示监管制度;以市场主体为主线,通过全省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省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换,强化后续监管;以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为基础,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证照库,整合电子营业执照和各类证照,形成电子证照库在全省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认、共享,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市场监管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宽进”的情况下,实现“严管”,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经济的有序发展。
采访中,记者得知,作为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市——郴州市,目前已建成全市企业登记信息和信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该信息平台由市政府主导,市工商局牵头,联动全市35个涉及审批和监管的行业和部门,利用一个软件系统,实现了行业、部门之间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相互推送,市场监管信息相互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