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充电宝相关标准体系
据统计,中国拥有数码产品总量超过13亿台,个人同时拥有5种数码产品的消费者则超过1亿,巨大的数码产品市场为移动电源带来巨大的空间。根据保守的数据分析,截止到2013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整体销量超过3000万台,品牌达数百之众。
但随着充电宝市场的走俏,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一颗颗潜在的“炸弹”。
充电宝频变“充电爆”
今年4月20日,广州番禺区一家充电宝工厂仓库的充电宝发生故障,引发火灾;4月28日,陕西西安市咸阳国际机场一安检通道先冒出浓烟,随后传出爆炸声。经检查,是乘客行李箱内的充电宝发生爆炸;5月8日,深圳地铁龙华线列车上一名乘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发爆炸冒烟,导致列车在轨道上紧急停车;6月16日晚,包头一名轿车车主将充电宝放在轿车里,没想到充电宝自爆引起轿车着火……
8月24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关于充电宝安全隐患的报道一经播出,立马引发人们对充电宝质量的热烈讨论,随后,质检总局抽检了32个批次共224件充电宝,竟然全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质量安全风险,比如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塑料外壳不阻燃、重物冲击可能爆炸等。一时间,充电宝成为过街老鼠。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宝主要问题涉及容量虚标、安全性、电芯的过充过放保护、电芯的转换率等。业内专家表示,PC电源有行业标准,但移动电源却是空白,国内外都仍未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各厂商为抢占客户,吸引眼球,容量虚标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标注5000mA的产品,实际容量只有3000mA,甚至更小。
无良制造商偷工减料
记者发现,移动电源市场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就是电芯加一个电路板。而“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消费者都存在的消费心理,面对两个外观、容量都相同的一款产品,显然人们更愿意选择低价位的。所以对于厂商来说,如果电芯采用的是一线大厂,那么价格方面就没有优势。因此在用料方面,只要不太差就行了。目前很多国内厂商的做法大致相同:前期先用好的材料吸引消费者,等品牌形象提升了,就可以将容量缩水了。比如说一块10000mA的电源,容量减少600mA左右,用户根本无法得知,一个电源中节省几个电芯,随着大量出货,利润亦相当可观。还有些山寨厂商选用一些来路不明的电芯,这种偷工减料的做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安全性降低,对自身产品以及充电设备甚至使用者人身安全都造成威胁。此外,市面上有些移动电源为了降低成本,采用虚标电芯的B品和C品电池进行组装,容量很高,但实质转换很差。
相关标准应尽快出台
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都感叹道,市场的诸多怪象大多应归结于移动电源国家标准的缺位。一位业内人士举例称,对于移动电源的容量标示,大家都卖99元,一个品牌老老实实地标示8000mA,另一个品牌耍点小聪明,同样容量却标示10000mA,而且由于没有国家统一标准,这种虚标行为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结果就只能导致标示8000mA的品牌退出市场。
国内移动电源行业的乱象已经亟需相关规定出台。欧盟于2010年就通过了电池容量标签法令,并于2012年5月30日起正式实施,该法令对便携式二次锂电池和蓄电池的额定容量标示做了严格的规定,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移动电源质量标准。天猫曾经试图制定一项质量标准,但很快无果而终。面对市场现状,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移动电源生产行业的标准体系,明确产品主要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其次,有了这一标准作为“尚方宝剑”,监管部门对整个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也将更加规范到位,同时也可严厉打击山寨、虚假、伪劣产品,将不符合标准的小作坊清理出市场,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产品。
也有专家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产品风险伤害案例数据库,尽快开展充电宝的安全规范起草工作,出台相关国家标准,以法规进行约束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让移动电源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让消费者用得放心。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