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记忆:寻觅老长沙新年零食(组图)

18.12.2015  10:51

  

  厨师节的点心。

  老长沙人嘴里曾咀嚼过的香甜广薄脆,是不是图片中的这种糕点,我们已无法判断,因为长沙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竟然只在传说中。

  咬开寸金糖、笔杆子糖,嘴里忽然就会散溢出一阵桂花香,这是在蔡锷路沙利文偶遇到了老长沙的寸金糖。

  湘潭灯芯糕。

  老长沙年糕。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忽然惊觉,距2016年新年的到来,只有十多天了,口腔里忽然澎湃起以往蹉跎岁月里有关新年零食的甜蜜传说和记忆,真想和那些已经逝去的甜蜜味道在唇齿间再来一次亲密拥抱。但,我们城市记忆中新年美好的零食甜蜜,如今能到哪里去寻觅

  九如斋的菌油、南北特的怪味豆、国风的牛奶饼干、稻香村的金钩鲜肉饼和山楂糕……

  一年爆发一次的美食高潮,就在阳历和阴历新年的前后。

  作为老长沙人,如果对本城美食中“南货”(糕点零食类)有些记忆的话,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会忆起不少旧时味道。

  回忆起某年冬天,新年,在家中吃一碗温暖的面条。妈妈扭开一瓶菌油的瓶盖,在每个小孩碗里的面条上盖上一勺菌油,那种喷溢的菌油香气,成为一种可以穿越漫漫时光的嗅觉记忆。

  可惜长沙本地已不再生产美味的菌油了。曾经长沙九如斋的菌油在全国那是有口皆碑。

  十余年前,住在都正街清香留的长沙美食家易仲威,特意在一次农博会上买到一瓶外地生产的菌油,后来老人发现,这瓶菌油煎糊了,根本不能吃,他因怀念九如斋而购买菌油,尤其特别怀念长沙有不少南货传统老字号的日子。

  易仲威说,昔日九如斋生产的菌油,名气实在太大,味道也极佳。那时九如斋制作菌油要求很严格,绝不使用清明生长的寒菌,仅取用重阳节时的寒菌制作菌油。严密的选料,精心的制作,使菌油从上世纪30年代起,曾长期作为长沙人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物。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大寿时,毛泽东主席送给齐白石老人的祝寿礼物,据文献记载,就有来自长沙九如斋的菌油罐头。

  可惜,那闻名全国的菌油,如今人们只能怀念,九如斋不生产菌油已经很多年了。

  有位叫罗曼姐姐的长沙妹子,她在德国生活时,特别怀念长沙南北特产食品店生产的怪味豆。

  她说,长沙“南北特”的怪味豆“香、甜、辣、酥、美”,油香扑鼻。怪味豆的那种怪味,据大人告诉说,那是用熟芝麻、盐、甜酱、花椒、海椒、八角、茴香及糖等调出来的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过新年时,黄兴路上为了购得一些“南北特”的怪味豆,人们排起长龙。人们的愿望其实很小,就想在过年时,能买到几袋“南北特”的怪味豆。那时,“南北特”的怪味豆作为长沙特产,曾远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

  小时候,我每次从三府坪长郡中学门前经过,路过师敬湾成仁街时,总看到成仁街家家户户在路边破蚕豆,他们是在新年前为“南北特”做怪味豆代加工的。那种热闹红火的场面,现在无法找到,更无法想象。

  住在东瓜山的王静波告诉我,貌似东瓜山裕南街有个“南北特”的小门面,但那里的怪味豆,好像并不是她尝过的儿时滋味,她不由得有小失落:她相信自己的美食记忆不会出错,错的只是她对小时候的美食在头脑中总是太固执。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沙一些南货老字号美食传统制作工艺已经在失传。

  1993年,长沙市政协文史委贺孝武在征集《长沙老字号》稿件时了解到,红牌楼的“稻香村”,因“文革”时期,山楂生产数量少、成本高,故长沙“稻香村”已停止生产水晶山楂糕多年。等到改革开放后,“稻香村”想要重新恢复人们喜爱的水晶山楂糕,让人们的舌尖重新品味到昔日那酸甜爽口、消食开胃的水晶山楂糕味道时,却发现,当时已经无人会制作水晶山楂糕了。

  就在昨天,在湘春路听到两位老人谈起旧时长沙的食物,他们不约而同谈到南门口国风食品店曾生产一种奶粉饼干。如今已成步行街的黄兴南路上,他们既找不到昔日的国风食品店,更找不到他们魂牵梦萦的昔日美味奶粉饼干了。

  他们说,曾在上世纪80年代看到过一份《长沙晚报》刊登的消息说,国风食品店奶粉饼干获得省级优质产品称号,于是他们就赶到国风食品店买到了这种奶粉饼干,果然饼干入口,和别处不同,既感觉这饼干松酥香脆,更有一种他现在再也尝不到的奶香四溢的感觉。“真是可惜,这是记忆中的一种损失。”一位叫容海平的老人说。

   生产过长沙最好吃的桃酥和标花蛋糕的沙利文,如今门面狭小,难免让人感叹其似在“落草为寇”

  沙利文,曾是老长沙做西点做得最好的店家。但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度似乎在长沙消失。

  当时,不少长沙人怀念沙利文的美味,却找不到沙利文的店子。于是火了一家传说是沙利文退休老师傅开的店子——华南小吃店。

  开在水风井、原长沙市古旧书店对面的华南小吃店,在上世纪90年代生产标花蛋糕和桃酥。虽然华南小吃从来没在店中打出过“本店由沙利文退休老师傅主理”的牌子,据说一些老长沙人硬是从华南小吃店飘出的桃酥香气中,嗅到了消失的沙利文的老味道。

  华南小吃的桃酥和裱花蛋糕一度红火了好些年。直到老人去世。但老人传给儿女们制作凉面、绿豆汁和酸梅汤的手艺,遗爱犹存,仍让不少老长沙闻香下马,虽然水风井华南小吃门店的装修是那样简陋。

  数年前,沙利文一些老职工终于在蔡锷中路老星沙食品店原址对面、凯旋门摄影社的旁边,恢复了“沙利文”这一“金字招牌”。一些年轻的长沙人传言,目前,“沙利文”的年糕等可能是长沙最好的。但有人品尝了“沙利文”的桃酥却仍然怀念已消失的在华南小吃销售过的裱花蛋糕。上世纪90年代,比如罗莎等不少商家已在生产蛋糕等众多新品种,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些长沙人总怀念过去,觉得过去的老师傅就是做得好。

  上世纪90年代、最早编辑《长沙老字号》的贺孝武告知,“沙利文”的裱花蛋糕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确实有其道理:一是昔日“沙利文”制作裱花蛋糕的老师傅手艺来自上海的一流面点师,二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沙利文”裱花蛋糕师傅因其技艺超凡,曾数次为毛泽东制作生日蛋糕。当年,毛泽东曾多次回湘巡视。他在长沙过生日时,其生日蛋糕确实是由“沙利文”裱花蛋糕师傅制作的。

  作为“后起之秀”的“沙利文”一直以“专注西点”而闻名全湖南。1985年以来,沙利文的豆沙、莲蓉、火腿等月饼荣获省、市优质产品,桃酥获得湖南省的芙蓉奖,当年《长沙晚报》曾以“借问饼家何处好,老少皆指沙利文”报道该店制饼屡获荣誉。如今沙利文制饼制蛋糕的传统仍有保留,胜过一般店家,对于美味,一些嘴刁的老长沙人还是具有相当美食品鉴能力的。

  只是今天“沙利文”毕竟门面狭小,一些人难免对这家老字号生出其似已“落草为寇”的感叹。

   如果建“火宫城”,长沙南货能否抢得复兴争霸的机会

  始创于1915年的九如斋,毫无疑问,历史虽不如三吉斋悠久,人们却认同它是长沙南货业的头块金字招牌。可是九如斋历经数次拆迁,昔日九如斋所在的两个门店,一个成为了今天黄兴路的王府井百货,一个成为了五一广场皇冠假日酒店。如今的九如斋并没有一个对外营业、展现长沙本土南货品牌的门店。

  不过,就在最近,长沙市天心区政府进行了一次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意欲将坡子街打造成一个以火宫殿为基础的商业文化街区,命名为“火宫城”。有新闻报道称:由“火宫殿”到“火宫城”,一字之变,既是空间上的扩张,也是文化和品质的提升。新的城市规划设计,会给坡子街带来怎样脱胎换骨的变化?这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同样关注长沙老字号发展的有关官员和专家,也认为长沙如果在坡子街建“火宫城”,对于一些具有品牌价值的老字号未尝不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长沙市商务局行业指导处姚向前处长提到,人们前往台湾旅游,当地一些食品制造老字号因其品牌价值,即大获其利,比如凤梨酥即为游客追捧,游客们前往该地,几乎人手一盒凤梨酥。

  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尹元元博士认为火宫城的规划,或许对于长沙南货业“老字号”的恢复和重振雄风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据新闻报道,初步构想中的火宫城,其范围东临步行街、西达湘江路、北至解放路、南抵人民路,占地400多亩的这片坡子街片区,就是全新的“火宫城”。在规划中的火宫城范围内,即解放路南侧立有一幢京程大厦,这幢楼据说即与九如斋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许火宫城的建设,能让长沙南货业“老字号”获得一次重新复兴的机会。而火宫城除拥有火宫殿老字号外,像九如斋等南货老字号如在此获得添柴加火的机会,带有老长沙风的文化美食旅游业将气势更加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