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区后湖清零60万平方米违建 将打造成“四区”

05.01.2016  10:02

  星辰在线1月5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唐薇频 王斌 通讯员 王城长 瞿辰 王艳明) 位于麓山南、湘江西、大学城中的后湖,却不如它的名字那般诗情画意。没有湖光山色,没有鸟语花香,违建遍地,垃圾成堆,作为城中村,一直是当地群众和管理者的一块心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调研后湖国际艺术区规划建设工作时指出,要将后湖保护好,把环境整治好,把农民安顿好,切实把后湖打造为国际化的艺术创作中心、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基地、湖湘文脉的传承宝地。

  去年9月,借长沙史上最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之势,后湖迎来新生。按照“有机改造”模式提升后湖景区综合品质的要求,岳麓区在短短2个多月内完成近60万平方米的艰巨任务。

  拆,是为了更好地建。“拆违是第一步。后湖的整治建设迈开了第一步,就要朝着打造湖湘文化名片的目标全力前进。”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说。

  在后湖转一圈,记者发现,后湖拆违最大的特色是拆建结合:拔钉子似的将违建从合法房屋中拔出,并同时启动区域内7条主干道路建设、水电气基础设施建设,今后还将整治后湖水域,同时引导村民对留下来的合法建筑进行改造,发展产业。

  拆违是块硬骨头。后湖拆违工作的启示何在?后湖片区的未来会是什么样?连日来,记者走访后湖,探寻这里的变化。

  “有机改造”破解后湖拆违难题

  后湖片区本身就地域逼仄、人口密集,却因地处岳麓山风景区,受景区管控等因素影响无法大量合法建房。随着子女成家立业,居民正常居住需求逐渐得不到满足。周边高校艺术培训的商机,也让居民看到了违章可能带来的收益。如今,后湖几乎每家每户都在自留地上搭起违建,这些参差不齐的违建带来复杂的人流、制造成片的垃圾,缺乏统一管理让这片区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城市发展的整体进程。

  “你们来拆我的房子,在这里画画量量,说都是违建。拆了我住哪里去?”黄鹤村村民刘一民(化名)是后湖拆违的“钉子户”,工作人员轮番登门做工作都吃了闭门羹。记者了解到,当地群众反对拆违,是因为不了解政策、不懂得法律,担心拆违工作人员会把自家房子给“糟蹋了”,损失了收益,甚至担心没了地方住。但看着还是“城中村”模样的后湖,走着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黄泥道路,过着喝口干净水还要从远处运来的日子,刘一民说:“老百姓内心还是盼着政府早整治、早拆违的!”

  了解群众“盼拆违”又“拒拆违”的缘由后,后湖景区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指挥部积极组织干部入户走访,宣传后湖“公平、公正、公开”的拆违原则和有机改造愿景。岳麓分部入户干部梁建平就在刘一民的屋前“蹲点”了十多天,终于进了他的家门。“拆违都是一个政策、一把尺子,航拍图上都显示得清清楚楚,而且后续保障也是明文规定,都会按时履行承诺。”梁建平解释道。熟悉政策后,老刘的儿子主动做起父亲的工作:“拆违以后路还会修,绿化也会搞好,学校、医院都会进来,这不仅促进合法房屋升值,整体环境还会变好!”

  看着工作人员拿来的宣传册,老刘的脑海中勾勒出“城中村”蝶变城市小区的愿景。“短期利益是损失了,可这拆违拆出了希望,子孙后代就不用过我们这日子了。”从此,老刘变身成了政策的“讲解员”,还领着拆违工作人员主动做起了村民的拆违工作。

  去年9月,岳麓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后湖景区综合整治工程。600余名精兵强将开启“白加黑”“5+2”模式,摸索出全新的入户调查、认定比对、综合认定、张榜公示、腾空违建、拆除违建、确认拆除、领取自拆奖励、依法强拆“九步”工作法,一幢幢违建房屋陆续倒地。

  五大工程助力后湖持续发展

  如何让整治工作既能提升城市品质又能保证百姓利益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智慧的一道难题。“治病”关键在于“对症”,针对项目决策难、甄别难、拆除难、发展难四大特点,岳麓区委创新“一奖二租三引四转”新模式,其中规定对符合规定自拆的拆违户增加支持景区环境整治及产业发展奖励;对拆违后的土地(鱼池)统一进行租赁;给予适当补助引导片区群众将房屋租赁给文化创意企业;在整治范围内有整栋合法房屋的未拆未安在册农业人口,只要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人员都可转户纳入社保范围。

  每一项政策都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做到让利于民,让群众享受后湖景区综合整治带来的红利。“日子越过越踏实,没想到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社保的好处,”符合纳入社保政策的六旬村民王初奇动情地说。

  “我们先拆除违建,把基础建设跟上来,再让居民在合法建筑内自营民俗特色小酒吧、画家工作室,解决居民收入问题,再通过文化产业项目引进带动后湖景区整体发展,让人和景区和谐共生。”谈起后湖愿景,参与项目的桔子洲街道干部常雄十分期待。

  后湖整治不仅仅是一次拆违或一场执法,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道路建设、截污治污、拆违提质、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后湖景区整治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后湖景区整治不同于拆迁,所有居民无一户搬迁,居民与景区和谐共生;也不同于一般的拆违,不仅要进行复绿、提质,而且要引入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业,体现鲜明的特色。

  “后湖拆违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既适应政府支撑的能力,又适应区域发展的实际和老百姓的切实需求,既是拆违工作的创新,也是民生工程的创新。”在全程参与后湖项目的岳麓街道干部屈永志看来,城市建设与民生、产业相结合是必然之举。

  据了解,下一步后湖还将分阶段实施立面改造和整体提质。目前,后湖路、天马路、麻园路、湖大路及湖大支一、支二、支三等7条主要道路相继启动建设,周边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场,湖面清洁、排水排污系统建设也正即时推进。

  “四区”高地绘就后湖艺术名片

  “要将后湖片区打造成为长沙市中心城区宜居宜业的生态治理示范区,并集原创艺术创作交易、湖湘文化展示、艺术休闲娱乐、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艺术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区为一体,让后湖景区居民充分享受发展的红利!”面对后湖片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周志凯信心满满。

  “这个地方有很多大学生,又有一定的文化创意基础,具有很好的潜力把创业和文化做得很好,但需要很好的土壤和场合。”正在后湖工作室内挥毫创作50米长卷《问道》的省美协主席朱训德说,“以前后湖太乱了、太散了,整改之后,为大学城及整个长沙提供了文化创业的土壤。这些青年创业者都是种子,他们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对长沙的发展都有好处。”

  “这里有创意的基础,有资源聚集的优势,后湖整治能为大学城乃至全长沙提供创业的平台。”后湖红利让大学生“创客”魏啸宇欣喜不已,他期待自己在后湖创客街内30平方米的创意工作室能尽快搭上片区发展的快车。

  “后湖模式值得推荐。”看到工作室旁的后湖面貌日新月异,著名画家、全国“时代楷模”段江华十分感慨,“后湖的位置得天独厚,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周边环境却阻碍了片区的发展。后湖的艺术家都希望这次改造能让后湖‘活’起来,营造具有浓厚艺术创作氛围的多功能景区,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区。”

  北有北京798,南有深圳宝安,东有上海莫干山,西有成都蓝顶,中有长沙后湖。除了生态治理示范区、文化艺术园区等定位,后湖正利用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南商学院等高校为代表的科教人才优势,引进创意设计企业,发布时尚信息,建造后湖创意设计产业“硅谷”。同时, 后湖还将打造成为大学生创业乐园、艺术家的会客厅、创业者的梦工场、大学师生的后花园。

  后湖有梦,后湖有为,后湖梦必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