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府吉首市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
“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
作为州府所在地的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旅游黄金线的中心,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中心城市,属于全国规划的18个高速公路枢纽之一。
2012年,湖南省提出将吉首市打造成为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该市围绕“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村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已通公路里程12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公里,国省干线154公里,农村公路1067公里,实现了乡 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通畅率达90。一幅路通人和业兴的优美画面跃然目前。
抢抓机遇,吉首交通如同井喷
2014年12月18日清晨,矮寨镇家庭村村秘书石金华走在通往村里的水泥路上,向记者描述:
“因为通了车路,我们村像山核桃、红石榴、水蜜桃等农产品,现在可以从村里装车直销山外了。”
家庭村,作为吉首最后一个通路的行政村,可以说刚刚尝到通路带来的甜头。
追忆过往,吉首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地区,直至新世纪初,仍有40%的村不通公路,一些乡村公路也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不少农副土特产品难以运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十一五”期间,吉首把乡村通路当作“富民兴市”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市、县、乡各级领导和交通部门干部心里想的是修路,口里喊的是修路,到乡村抓的是修路,群众盼的也是修路。
近年来,吉首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湖南省支持吉首打造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核心增长极、州委州政府与吉首市共建 州府等机遇,交通建设又升级换档,常德至茶峒、吉首至怀化、张家界至花垣三条高速先后开通,紧接着吉首至恩施高速公路又开工建设。
条条大道,山城实现华丽转身
2011年以来,吉首实施了209、319国道矮寨坡路面改造、229省道大修等工程。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43公里、总投资近10亿元的G209、G319绕城线,是湘西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十大标志工程之一。
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余元。一期工程(东线)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之中,二期工程(西线)建设也将在年内启动。G209、G319吉首绕城公路的开工建设,对改善交通路网结构、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年磨砺,吉首市的高速公路、通乡公路、旅游专线互联互通,构筑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
公路通,百业兴。得益于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条条依托公路发展的“经济带”逐步形成。乡村游、农家乐等旅游方式给如今的吉首村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仅2014年上半年,吉首旅游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
路,缩短了人们往来的时间,却放大了人们生活、经济的空间。目前由于高速枢纽的逐步建成,吉首与周边的凤凰、泸溪、古丈、花垣4个县城形成了1小时生活、 经济圈;除黔江和恩施以外,与相邻地市级城市形成了2小时生活、经济圈,与省会城市长沙、重庆形成了4小时生活、经济圈。
到“十二五”末,吉首市境内4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70公里,面积密度将达6.00,大大超过全省3.6的平均水平。
路通业旺,农民拿工资分红利
乡村公路缩短了生产与市场的距离,使生产资料的购进和农产品的运出更为快捷。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生产理念、模式的变革。
社塘坡乡十八湾村海拔700余米,地势偏僻,是该市有名的贫困村。随着一条长约5.3公里的通村公路的开通,当地村民依靠林木资源和果蔬种植,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使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据了解,以往该村不通路,农产品运不出去,种子、肥料、农药运不进来,生产方式落后,到199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638元。随着道路的通畅,该村致力于 发展金秋梨等水果种植业,仅2006年全村就实现人均纯收入3500元。2011年,该村创建了十八湾金秋梨专业合作社,700亩土地进行产业化种植,衍 生出的金秋梨、黄金茶、生姜、青蒿等高收入经济产品。截至目前,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5000元。
“道路通畅带来了十八湾的变化,产业发展也需要探索新的路子。”现年62岁的村民龙把银一句话道出了根本原因。如今该村农村合作社的土地开始向产出效益更高的领域流转经营,村民们既是产业工人,同时又是股东,既拿工资,又分红利。
截至目前,吉首市现共有合作社158个,专业合作社成员7218名,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2792户,成员户人均增收3400多元。农村道路的不断完善,为更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远有青山美如画,通村公路连万家,公路沿线处处景,谷韵人民乐开花。”
一条条线形优美、干净整洁的通村公路成为百姓心中的幸福路。在小康路上,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正在谷韵吉首的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