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司法行政系统推进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凝神聚力谱写法治中国新篇章
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强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深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努力在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中有更大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促进依法行政、“一站式”法律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指尖上的司法传递法治精神、让群众在每一项法律事务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进展。
法律服务优质高效保障经济发展
广东惠州范和村是一个村民过万人的“超级大村”,律师林峥云是该村法律顾问,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土地、房屋、经济纠纷,都由她一一依法化解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
如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已在广东省普遍推开,全省律师担任村居委法律顾问1.6万多个。他们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大大方便了群众,维护了社会稳定。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举措,努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深化专项法律服务,加快推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步伐,努力为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咨询,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服务,已经成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共识。
目前,吉林省已经实现四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省政府每年讨论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时,都由法律顾问提出进一步论证意见,避免了决策失误风险;云南开展“百企百顾问”法律服务活动,首批62户企业与经过筛选的174名律师确定了对接服务协议;在北京市朝阳区,凡有重大涉法事件都可以看到律师的身影,他们为政府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安徽合肥从组建之初的几名专家、律师扩充至20余人的法律顾问团,服务范围从市政府各类涉法事务扩大到市委市政府各类涉法事务、市直各部门重大涉法事务以及县(市)区、开发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有法学专家表示,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涉法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法律需求。
今年以来,全国公证行业开展“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信力”实践活动,通过开门实践、群众评估,进一步把公证公信力建设引向深入。江苏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完善法律服务网络,将现场接待、网上受理、电话受理同时纳入12348公共服务平台,多渠道受理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真正发挥了“减压阀、润滑剂”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陕西省选派千名律师到乡镇、进街道、入社区,与千家司法所结对,开展以“优服务、讲法治、调矛盾、解心结、帮民困”为主要内容的“千名律师连千所、法律服务到前沿”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针对全国174个县没有律师的状况,司法部专门下发意见,通过设立律师事务所分所、选派优秀律师和法律援助志愿律师等措施,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截至今年6月,全国174个县无律师的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实现了律师法律服务县域及以上区域全覆盖。
人民调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82万多个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1600多万件,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入扎实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和每一项法律事务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改革律师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深化狱务公开、做好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续工作和完善对社区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的救助管理,司法部牵头的6项改革任务分别成立了改革专项小组,制定出台了改革意见和分工方案。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从一项项具体改革举措做起,深入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社区矫正工作呈现全面推进发展态势。今年5月,司法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召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对全国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作出部署。近日,两高两部联合出台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场所设施建设,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区)建立了社区矫正中心(中途之家),江苏、安徽等省普建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各地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履行监管执法责任,北京市司法局近日成立社区矫正管理总队。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保障能力,截至8月底,全国共建设社区服务基地2.4万个,教育基地8700多个,就业基地近7800个。31个省(区、市)开展了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各地累计接受社区服刑人员207.3万人,累计解除134.4万人,现有72.9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为0.17%。
为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司法部出台了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意见等文件,对全面加强律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部署。全国律协设立行业行风监督委员会,提高律师行业社会诚信度,促进公正司法,树立律师队伍良好形象。
为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司法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各地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从低保群体拓展至低收入群体。认真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国家赔偿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围绕扩大范围、提高质量、完善体制机制等,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加快推进法律援助立法进程。2013年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案件167万余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920万余人次,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全国监狱系统严格规范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深入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整治活动,对2011年至2013年监狱办理减假暂案件进行全面倒查,杜绝以权、用钱“赎身”现象;深化狱务公开、完善罪犯计分考核,在山西等9省(市)11所监狱开展了深化狱务公开试点工作,在北京等14省(区、市)14所监狱开展了计分考评奖罚罪犯规定试运行工作;组织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加强监管改造工作,提升监狱管理水平,保持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
随着劳教制度废止,相关工作平稳扎实推进,司法部提出废止劳教制度后加强新时期戒毒工作的意见措施,顺利实现职能转变,原劳教场所职能转向戒毒管理,场所设施和工作人员得到合理使用。今年7月,司法部召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会议,近日又出台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意见,强调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制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现有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戒毒康复所300多个,有医护人员3300多人、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9100余人、专兼职教师超1.3万人。
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一项项司法行政工作向纵深推进,做到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司法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在做好传统民间纠纷化解的同时,大力化解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召开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公证工作、健全完善公证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大力推进司法鉴定法治建设,发挥司法鉴定制度在促进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完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推进司法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规范工作程序和标准,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创新法制宣传形式传递法治精神
今年8月8日18时39分,一条微博让江苏省司法厅官方微博“江苏司法行政在线”管理员徐志轩十分兴奋:微博粉丝超过7000万的演员姚晨与“江苏司法行政在线”互动留言。
原来,针对在多个地方卫视上演的由姚晨主演的热播剧《离婚律师》,“江苏司法行政在线”制作发布了《离婚律师系列:婚姻法》普法微博,受到网友大量转发、评论。姚晨关注并留言:“这算是官方认可了吧。”像这样的花絮在全国还有很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六五”普法规划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部署、重大任务,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各地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加大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了法制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截至今年8月,全国已建立普法网站3670多个,官方普法微博、微信3710多个。
2013年,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新浪、腾讯、人民网等网站开通“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开设法制资讯、普法课堂、法律名言和法宣小漫画等一系列微博普法栏目,开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马航失联相关法律问题和“12·4”法律知识竞赛等专题宣传活动,引起一大批网友关注和参与,“中国普法”微博粉丝已超过328万。
上海市奉贤区司法局官方微博“奉贤普法”专设“贤城说法”栏目,甄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律案例,从“法、理、情”角度深度剖析,吸引网友对法律问题的思考、热议;开设“法品秀”栏目,挑选优秀法治文化产品或创作成果,以图片为主在微博上展示,塑造“法”的亲和力,让网友切身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
面对多种形式的微博、微信普法,不少网友赞赏说:“这么一来,法律就轻松易懂多了。”
江苏在全省开展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创作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浙江、吉林、湖南等地开辟手机报普法阵地,点对点发布法治信息,仅吉林就覆盖手机用户30万。
为确保普法取得实效,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在寓教于乐中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北京、广东、河南等地制作了普法公益广告,在电视台、城市影院、地铁移动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商务楼宇等坚持长期播放。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开展了“山歌普法”,组建“马背普法宣传队”、“摩托轻骑法制宣传队”、“普法大篷车”等,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还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普法方式。各地在坚持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举办法制讲座、党校和行政学院设置法制课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述法活动、实名制网上在线学习等,探索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新途径,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做好司法行政机关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