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免费推广古典音乐 音乐传教士胡伟的“众乐”之道
(被誉为“湖南音乐传教士”的胡伟)
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陈美淇
1985年他率先在高校推广古典音乐。2009年作为发起人成立湖南爱乐协会,6年间组织70多场公益音乐讲座,14600余人次参加。他说不管自己在哪儿,只要还有力气,就要在古典音乐推广这条道路上走到底。
今日,红网记者走近被誉为“湖南音乐传教士”的胡伟,听他讲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古典音乐普及先行者
1985年,研究生毕业的胡伟到湖南科技大学(当时的湘潭矿业学院)任教,那时候作为大学教师的他,突然觉得应该做点儿什么。“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古典音乐这一块缺失严重,学生在通俗流行歌曲的坏境下长大,并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很全面、很深刻、很动人的音乐。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广古典音乐是必不可少的。”
是年,胡伟开办了艺术博览讲座,主要介绍交响乐,免费向学生开放。
1997年,教育部颁发了《交响音乐欣赏》课大纲,下文要求在有条件的高校优先开设相应课程,而这个时间比胡伟开始做交响乐讲座足足晚了12年。
从校园走向社会
2003年,胡伟被调到长沙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任教。到长沙后不久,他把长沙的爱乐人士组织到一起,商讨定期举行“爱乐”活动。“这群人里有高校的教授,有文联的领导,也有媒体人士。但是大家商讨后认为目前的状况还不成熟。一方面,当时大家都很忙,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搞这一块;另一方面,长沙是娱乐之都,时机不成熟,所以事情就拖了几年。”但是胡伟并没有放弃,从04年到09年,他先后出版了3本关于古典音乐的书籍,搜集了近万张唱片,并结识了不少有识之士,有了软硬件的支持。
而胡伟也渐渐意识到高雅音乐的推广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应该面向社会,让更多人了解艺术。胡伟说:“当时就想打造一个这样的平台,请一些名家,通过演讲、现场演出来给大家做古典音乐的普及教育。”
2009年3月28日,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成立167周年纪念日,也是在这一天,湖南爱乐协会在湖南图书馆成立,并进行了首演。
湖南爱乐协会第一次以一个公益组织的面孔出现,不少音乐界的有识之士出席了这次活动,现任湖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的金铁龙在博客里这样写道:2009年3月28日下午,我冒着毛毛细雨,打车到了湖南图书馆多媒体演播厅。据说是全国第五家省级“爱乐协会”——湖南爱乐协会,在这里举行筹备成立大会暨首场音乐会。协会成立大会不说,音乐会选择了一向“冷清”的公共图书馆,显得有点儿特别。
胡伟说在推广古典音乐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人们对古典音乐的陌生、公益活动资金的来源等等,但是在湖南省图书馆做活动则出现了一次“意想不到”。“其中有一点是没想到的,湖南省图书馆是一个学术重地,是个求知、交流的平台,但是毕竟是一个给人们静静读书的地方,而我们的活动在讲演、演出的过程中肯定要放音乐,这样就会影响到阅览室的读者,怎么兼顾呢?”
在这种情况下,湖南大剧院伸出了橄榄枝,“我觉得和湖南大剧院合作对于双方都是非常有助益的,大剧院是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引导观众,做些普及教育工作,符合他们的宗旨,与我们的内容很好的合拍了,我们有共同的目标。”
胡伟说从2011年开始,在各方的支持下,协会的古典音乐活动逐步走上正轨,相应的推广宣传活动也稳步进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目前,湖南爱乐协会共有会员两千余人。“会员中,有已到耋耄之年仍然坚持每次都来参加活动的银发老人,也有看不到光明的人,没有办法说话的人。每次举行讲座的时候,一些会员是从外地赶来上课。”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协会的会员也发展到了国外。白天,胡伟在学校教书,准备协会的相关事宜,晚上,他守在网上链接全世界各地的会员。
“并不是学个乐器就是个懂音乐的人,更重要的是文化教养、修养和品位多方面的教化。只是把纸上的音符演绎出来,那这个人只是个‘匠’,而不是音乐家。音乐家能通过演讲、演出对百姓有所影响,让大家更好的去欣赏、判别,音乐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音符背后有哪些文化的意味和讲究,这是为什么我们邀请优秀的音乐家传授古典音乐知识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协会的工作重点。”
尽管如此,胡伟仍坦言并不喜欢会员只是单方面的向艺术家索取,“不懂没关系,关键要参与,平等、互动、参与、交流。”湖南爱乐协会会员的不少特色节目被邀请到音乐节和电视台演出。“现在协会里已经有一批音乐欣赏的高手,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是教科书有的,不是能复制的,是个性化的感悟。他们在网上留下的文字也将对别人产生影响。音乐润物细无声。”
胡伟说自己在推广古典音乐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享受,“听到那些天籁之音还有什么可图的呢?就如当年齐王回答孟子说的那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