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医声】抗击疫情,中医人一马当先
2020年2月14日,我很荣幸作为中医人参与到株洲市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来到了株洲市定点集中隔离救治医院,用中医中药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医院按患者的病情轻重分三个病区进行安置,这里的患者病程长短不一,所有患者均中西结合治疗,中医全程深度介入。在这里有湖南首例ECMO患者成功脱机和年过九旬奶奶救治出院,这充分说明了中医中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西医通力合作的最好证明。
目前我在一线工作已近一月,谈一谈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病情轻重分化明显 轻症与危重症患者居多
通过对大多数病例的观察,单纯的风寒、风热犯肺不常见,早期痰湿或湿热壅肺或疫毒闭肺较多,常表现为明显的胸闷气急、脓粘痰浊难以咳出,如不及时救治,喘憋更显、无力咳痰,逆传至心、心包及肾,迅速转危重症。其病情变化有别于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的一般传变规律。这与西医的“肺实变”、“炎症风暴"的主要解剖表现:肺泡渗出性炎,晚期机化,见粘液栓形成的病理特征及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及并发多脏器损害临床特征相符合。
实践证明早期的中医中药干预,可明显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如果疾病已到重危,仍可通过辨证施治,扶助正气,结合西医先进设备支持治疗,扭转局势。
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者 辨体辨病论治,促使转阴
新冠肺炎属于“湿瘟”范畴,具有进展迅速、病情缠绵反复的特点。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但核酸反复不转阴。为促使核酸转阴,中医从改善体质入手,辨体论治,铲除病毒生存环境,确可促使核酸转阴。
因此通过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全方面掌握患者的体质情况,当无症可辨时,因人制宜,辨体质辨病结合治疗,为病人制定更好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异常舌象+兼症 可能是核酸久不转阴的治疗入手点
新冠肺炎患者一般有发热干咳、乏力气促等典型症状,当没有典型症状时,是否就无从医治呢?上工医国,中工医人,此时需留意异常的舌象,详细了解机体异常反应。
例如,有的病例住院时间长达1月、病毒核酸久不转阴的患者,多有失眠、便秘、情绪焦虑、头痛等严重症状,我及时向导师戴娟主任讨教,根据患者的症状并结合舌象,用中医辨体+辨症来遣方用药,或养心安神,或润肠通便,或平肝潜阳,或利湿化浊,促进核酸转阴。
传统中医心身整体观 应用于防治新冠肺炎
中医历来重视情志疗法,与现代医学心身同治理念不谋而合。《丹溪心法》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经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把情志抑郁作为百病之源来看待,足见古人对情志致病的重视程度。
在抗疫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患者心理状况,药物干预之外,通过和病人积极交流,传播正能量,疏导不良情绪,树立必胜的决心。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后,不但利于核酸转阴,且帮助患者克服了恐怖焦虑的状态、提高了住院时的依从性,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临床治疗,辨证论治为本 切忌滥用寒凉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西医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在中医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机械使用“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忍冬藤、贯众、大青叶等,也包括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的疯狂抢购。此类“抗病毒”治疗,既是对西医炎性反应观念的一种曲解,又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如患者素体虚寒,甚或飧泄,如此抗病毒,易致病情加重或反复不愈。
化湿毒与保阴津,如何权衡
《内经》云:“勿虚虚实实,损有余,补不足”。一般来说,如果用攻邪的方药来治疗虚症,那将会使气血更虚;如果用补益的方药来治疗实症,往往会导致邪实更盛,这是因为攻邪的方药多数会耗损气血,而补益的方药往往会恋邪于内,闭门留寇。新冠肺炎治疗中,化湿药多用则伤阴津,养阴药运用又恋邪,如何使用,需认真把握,掌握进退之道。
刚来医院诊治一位在ICU住院的老奶奶,典型“积粉苔”,属“湿热浊毒蕴结膜原”,给予达原饮三剂,患者先后由气管插管、经皮高流量吸氧过渡到鼻导管吸氧,中西医并重治疗,病情明显改善,积粉苔明显转薄,舌苔根部少许脱落(见2月17日、2月19日、2月23日舌图),考虑浊毒渐化,余邪未尽,气阴耗伤已现,立即调整处方,在利湿化浊基础上佐以益气养阴,目前患者终于出院。
明学理、明医理、明情理、明真理,凝集着我们中医人的追求与情怀!每当看见一个个病人核酸转阴,住院病人数日渐下降,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能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既体现了我们中医人的担当,疗效结果也让我们中医人感到自豪,相信胜利就在眼前!
笔者为省中医高专附一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湖南省市名中医戴娟主任医师,曾先后在湘雅二医院呼吸科及北京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中医肺病科进修。2020年2月14日起常驻株洲市定点集中隔离救治医院开展中医药诊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