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是振兴贫困县经济的根本出路
经济社会的根本出路和发展方向在于工业,只有抓住工业,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向工业文明迈进。作为社会范畴的民族贫困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实现工为融会贯通,是一条根本的出路和发展方向,又是发展的重点。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在国家没有巨大投入的现实条件下,在指导思想上县级工业化主要的不是走一条以国有工业为代表的工业化道路。相反,主要的是通过走一条农村工业化路子,围绕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发展工业,对畸形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结构形成自然的矫正和调整,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协调发展。那么,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去搞农村新型工业化,从而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一是县级工业基地私营小企业岗位多。
小企业作为就业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主义市场下能够扛起劳动就业的大旗。据统计,我国工业企业中85%以上的职工就业于小企业,而小型零售商业企业则占据了90%的就业份额,在建设施工企业中65%以上的人员就业于小企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收逐村富余劳力9217万人,占农村富劳力的一半,同期城镇增加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75%以上是小企业提供的。我国目前国有工业职工有7600万人,大约有1/3的富余。小企业是否依然能够继续担负起大规模吸纳就业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私有小企业的发展。
二是县级工业私营小企业机制好。
其生长于自由竞争环境之中,又直面广阔天地农村,在市场经济下能够扛起振兴县域经济和地方财政大旗。小企业生产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和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能高度自觉并不失时机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竞相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实现优胜劣汰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小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企业能死能活,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民营小企业对振兴县域经济和地方财政,增加城乡居民和农民收入,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山区工业化,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三是县级工业私营小企业是经济周期变动的自动调节器和安全阀。
其在市场经济下能够扛起抗御市场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大旗。相对大企业来说,小企业是“小本经营”,投资规模比较小,投资立项对资金的需求度沆,决策风险程度不大,经费开支比较节省,与大企业的大进大出相比,不存在过多的“进入”和“退出”障碍。民营小企业特别是股份合作制企业能屈能伸,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大能小,能高能低,弹性较大,借助市场机制的功能,能够调节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自动适应各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自动抵御和抗击经济发展中的“淘汰成份”,自动调节经济周期变动,自动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起到大企业所起不到的作用。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转变效益增长方式。
现在一般国企(包括改制后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效益增长的方式仍然在粗放经营的水平上,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大来增加效益,尽管有些国企(公司)也在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但其产品知识含量,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含量偏少,仍属于外延扩大再生产类型的粗放经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靠粗效经营的方式已很难提高企业的效益。要真正提高企业的效益,就必须致力于集约型经营方式。因此,需要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包括:首先要科技知识的普及。其次要职业道德的培训。客观条件包括:一要引进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在乎多而在于精在于顶用。二要调整产品结构。应打破单一的产品结构形式,通过对在原有产品品种的更新、开发新产品等途径,形成适销对路的多元化系列化的、立体型的产品结构。三要强化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为产品畅销铺路。
五是向科技型转变是民族贫困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方向。
良好的结构效应是一种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民族贫困县经济要腾飞不能不在结构性调整上大做文章。本文所讲的一切实质上都可归结为结构性调整转型。结构是一个多层次、无限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县级工业从总体上讲是一个重工原料型结构,原材料主要靠统配低价输出,所需产品主要靠市场高价输入,加工深度不够,造成价值的双重流失。这种结构符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历史实际和正向开发的一般规律,然而特别是以农村、农业、农民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发展和延续的。
目前,作为民族贫困县还必须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抢抓武陵山片区开发良机,当好原料基地这个配角,以便争取国家投入。同时,在丰富的待开发型资源、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环境、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提倡逆向辩证思维,遵循逆向综合配套开发的特殊规律,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说,由重工原料型结构向轻工加工型结构转化是贫困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选择的原则、方向和重点。这种结构相对重工原料型结构讲,投入少、产出多、周期短、效益好、就业面广、外运量小,有利于加速原始积累、以轻促重、以工促农;有利于迅速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依靠前瞻影响从纵向刺激和带动产业链的形成、延伸开发;有利于依靠旁侧影响从横向刺激和带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向产业开发的深度和加快经济转型的广度进军。这样选择的产业便充满着内在动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根据这一原则,重新审视贫困县的支柱、优势产业,有一些已面临着重新评价和选择。
六是搞好节能减排,推进新型工业化。
党委政府要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坚持按照“两型”要求,推进工业发展由能源高耗型向环保效益型转变,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水流域水污染整治力度,痛下决心,关停、整治污染工业企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明确了各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坚守节能减排底线,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把好污染源头控制关,严控污染增量。主动关闭了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三高”企业。加大现场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偷排和故意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违法行为,确保工业企业达标排放。
同时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工业废渣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修建大型工业尾砂库,对工业企业的废渣、废水实行集中处理,最大限度减轻了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压力。要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机遇,突出“三抓三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三抓”即:抓项目建设,扩张总量;抓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抓节能减排,发展“两型产业”。“三调”即: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调优生产要素,调高科技含量,为贫困县新型工业经济崛起打下基础。
七是破解发展瓶颈,维持企业生产。
调优生产要素,形成贫困地区办企业的可比优势,确保企业利润实现最大化。破解人才瓶颈,通过进行多方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效率。破解资金瓶颈,加速资金周转,创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引导金融部门对企业给予贷款支持。针对缺原材料的劣势,积极寻求辅助材料的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强化服务支撑,营造良好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凡新上项目需到市州以上主管部门办理手续的,由县相关部门全程代办。发挥“经济110”第一时到间现场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效能,让业主安心、舒心发展。提供人性化服务,要亲商爱商护商,优化发展环境,留住了本地老板,召回了外出老板,引进了外地老板。
(作者单位:中共泸溪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