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北转型发展:从制造到创造提核心竞争力
从制造到创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电力能源生产的关键是发电机。金沙江畔,向家坝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总重量达到7000吨,上下高度近50米,相当于10多层楼的高度。向家坝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如此巨大的设备,机组的震动、摆度值均小于1毫米,其精度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技术领先和产业进步方面发挥中央企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实现发电设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根本转变。”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邹磊说。
60多年来,哈电集团从容量200兆瓦到1000兆瓦等级的跃升,结束了中国发电机组在高能耗、小容量低谷的徘徊;从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到超超临界高参数的疾速跃进,掌握了当今世界最先进、节能、环保的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从0.8兆瓦水电机组到世界最大800兆瓦巨型空冷水电机组的运行,哈电集团站在了世界水电之巅。
在承揽三峡左岸8台发电机组分包任务的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哈电集团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分包商向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随后,成功制造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开创了我国巨型水轮机组制造的新纪元。
邹磊说,我们的愿景是“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打破国外垄断,瞄准世界一流
在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一重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一重参加的“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型装备,尤其是能源重大装备,如果关键大型铸锻件依赖进口,必然就要受制于人。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一重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迎难而上。该工程取得20项专利、43项专有技术,形成行业标准12项。
大国需重器,国强才能器精。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领域,中国一重的核能高端大型锻件关键制造技术和世界一流的重大技术装备,都令国产装备制造业引以为傲: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引领,针对制约我国核能装备的瓶颈问题,自主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15000吨锻造水压机,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开发的超大型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使我国大型石化装备不仅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制造,而且在制造吨位上跃居世界第一,并研制出世界最大的2000吨级煤液化加氢反应器……
“十一五”以来,中国一重取得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其中2014年所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达到创纪录的8项,位居行业之首。
坚持自主研发,提升配套水平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矿区,伴随机器轰鸣,“乌金”源源流出。矿区使用的全断面高效掘进机由北方重工自主研发生产,其掘进巷道突破日进尺150米,月进尺4000米,成巷速度比传统产品提高一倍以上,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大成套、高端化”为北方重工增添了别样风采,并向装备制造业顶峰不断攀登。如在“大露天”开采成套装备领域,北方重工已开发出露天矿开采工艺技术,正在研制大型露天矿“采、运、排”系统的核心装备;在散料成套技术装备领域,北方重工拥有矿山、钢铁厂料场、港口散料码头的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技术。
同样是科技创新,支撑了沈鼓集团的高速发展,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斥资几千万元,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透平机械的设计、制造等核心单元和整机技术以及设计、结构分析软件,交给当时的沈阳鼓风机厂进行消化吸收,为日后企业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沈鼓集团把掌握核心技术,增强自主研发实力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沈鼓集团负责人表示,未来,沈鼓集团要坚持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发展高端透平装备技术。目前,沈鼓集团正在研发储备新一代透平装备技术,包括150万吨乙烯压缩机、12万空分压缩机等一批具有世界尖端水平的透平装备。沈鼓集团还瞄准页岩气、煤制油等新型能源装备,力争率先打开新型能源装备市场,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人民日报记者 袁 泉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