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转型加速

19.09.2016  20:08


 经济实力、城乡活力与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交相辉映

  熟悉张家港的人都知道,1962年沙洲县建县之初,全县年生产总值还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足1000万元,农民人均分配只有62元,一度被称为“苏南的苏北”。而如今的张家港却是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昔日的“穷沙洲”现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五,成为了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排头兵。

  率先发展之魂是什么,和谐发展之基在哪里,科学发展的力量之源从何来——这是我们感佩于张家港发展轨迹之时产生的追问。当我们探询一个地区不断跨越发展的持久奥秘时,我们必然会将眼光锁定在这个地区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上。发展的力量、道德的滋养、文明的光芒,这是张家港人民写在答卷上的关键词。

   经济建设:

  “三大硬仗” 激发内生动力

  2015年以来,张家港市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总方向,把“求转型、促升级、谋发展”作为进行决胜发展的“三大硬仗”。

   产业”发动机” 保税港区补短板强基础

  张家港保税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和冶金工业园无疑是引领张家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载体建设推进中,“两区一园”当仁不让地率先吹响了“冲锋号”。其中,张家港保税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8年11月升格转型为保税港区,规划面积从最初的4.1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从保税区到保税港区,对于张家港补齐外向型经济短板、打开无缝对接世界的大门,具有十分重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保税港区依托的张家港港外贸运量一直位居长江各港口前列,2015年达到5980.5万吨。巨大的流量将这里“冲刷”成中国专业交易市场集聚地,化工、纺织、粮油、木材、进口消费品、汽车六大市场2015年完成交易3100亿元(含电子交易额),税收11.5亿元。

  张家港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保税港区具有配套政策最全面、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功能最强大、通关手续最便利的特点。“正是有了保税港区这么一个好‘巢’,才会引来这么多的‘金凤凰’。 ” 保税区引进的企业以“全球价值链”为准绳、以“国际贸易”为主线,累计批办企业近4000家,其中外资企业430家,包括2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1家全球化工50强企业。

   发展“加速器” 三产快于二产增后劲解瓶颈

  张家港市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53.4:45.2。与2010年相比,张家港市一产业比重保持不变,二产业比重下降7.4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7.4个百分点。

  那么,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靠什么?一是保税港区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二是张家港全面实施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大流通、大商务、大旅游、大商贸和大公共”五大产业。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张家港市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1563亿元,年均增长16.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2%,5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十二五”成为张家港市历史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最快的时期。服务业内部结构也日趋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升、新兴服务业加速成长,逐渐成为张家港市经济的新增长极。

  在领跑经济的同时,“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也成为张家港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2%。

   绿色“新理念” 行业准入严控高耗能高污染

  有了金山银山,还要青山绿水。近五年,张家港市累计关停污染企业274家。钢铁行业脱硫、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实现全覆盖;PM2.5均值比2013年下降13.85%。为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双丰收,张家港市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严控高能耗、高污染、群众反响强烈的项目进入。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张家港企业的“发展自觉”。不仅如此,在社会层面,张家港也积极实行资源整合,通过各种环节变废为宝,构筑起社会经济“大循环”。通过推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理念,逐步走出了一条保护式开发之路,打出了一张张生态保护促经济转型升级的好牌。

   文明建设:“书香城市”激发城市活力

  文明对于张家港,不仅是一道风景,也是一种追求,更是一股力量。

  文明建设要注重内需拉动,走出政府单边行为的模式。这是张家港城乡一体文明实践的有效路径。张家港重视群众的内在需求,把城乡一体文明的建设过程,变成转变企业生产方式、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激发了百姓的参与热情,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从党政部门的“行政推动”到群众的“内需拉动”。

  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就有个“文明家庭奖”为人熟知,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文明行为纳入考核评比,村集体每年拿出1000万元给予奖励。得到满分的,每人奖励1000元;有不良行为的要扣分,扣1分年底各项奖金补贴总数就向下浮动1%。不仅如此,扣分还要实现村民联动,被扣分村民所在的小组,每个村民也要被扣分。

  用文化引人,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从阅读设施、阅读环境、阅读资源到民间阅读组织、阅读推广人、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全方位整体推进全民阅读,激发市民“阅读自觉”。

  无论城市发展如何变迁,群众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参与主体的身份一直未变。张家港市共有注册登记志愿者14万名,这个数字占到了全市常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这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民间力量,正逐渐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先行军和主心骨。

  文明创建,人人有责;文明成果,人人共享。共享共建,这正是张家港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张家港样本”之所以赢得掌声、赢得舆论赞评,就在于张家港始终坚持把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作为文明创建的切入点,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碰撞融合的动态统一,让文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享受。

   长沙县对标张家港市

   有差距 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差距大

  张家港市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长沙县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2015年,张家港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229.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长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虽然长沙县的增速较快,但是张家港市基数较大,优势明显。

  有底气 长沙县固定资产投资赶超张家港市

  固定资产投资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2015年,张家港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而长沙县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数据显示已经赶超张家港市。

  有信心 长沙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呈增长趋势

  2015年,张家港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05.77亿元,同比下降5.7%;2015年,长沙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61.9亿元,增长9.5%。虽然目前有差距,但是同比张家港市呈下降趋势,而长沙县仍呈增长趋势,且后劲十足。

  永联村:文明就是生产力

  一个村的景区整体旅游业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这个神奇的村庄就是离张家港市中心约20公里的永联村。它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一边是灰白相间的徽派楼房,错落有致;一边是生机勃勃的农耕文化园,绿意盎然;远处是有着大型机械的永钢集团,砥砺发展。我们刚在村口驻足,志愿者钱菊英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她说,作为永联村的村民,幸福感十足,生活条件好、环境好、退休了还想为地方作贡献。

  在钱菊英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江南农耕文化园,只见碧水环绕,绿树成荫,亭台楼榭相映成趣,粉墙黛瓦马头墙高低错落……这里有人们平常难得一见的赛狗、小香猪跳水等活动,也有磨豆腐、制作米糕、酿酒、打铁等一些传统工艺。

  发展农耕文化园等乡村旅游之路、壮大志愿者服务等,都是张家港将文明转化为生产力的鲜活例子。我们感受到,文明建设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城市的品牌效应,要靠文明来塑造;凝聚人气,要靠文明来提升。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汇流,一个地方才会迎来可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编辑:廖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