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次参加全国“两会” 张苹英和人民大会堂有段“不解情缘”

04.03.2017  05:03

(国谊宾馆,湖南代表团驻地。)

 (“辰小星”报道团记者正在采访张苹英。)

  (张苹英正在准备议案。图片均由全国“两会”辰小星报到团/摄)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张苹英参加了这次大会。资料图。网络供图)

   星辰在线3月3日北京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木木 凌坚 岳珊 刘佳 王希文 贺奕翔)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吉首大学国际教育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张苹英第15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连任三届的老代表,张苹英见证着这些年国家发展的巨大变化。

   “36”到“7”,她见证国家发展变化

  “以前,我们都是从吉首先坐一天的车到长沙,再坐绿皮火车到北京。算下来,去趟北京起码需要36个小时。” 张苹英说。

  张苹英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如今有了高速公路和高铁,从吉首出发,只需要七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北京。“路程时间的缩短,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最好见证。而交通的便捷,对我们山区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那一年,和人民大会堂的“不解情缘”

  说起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张苹英说,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

  2002年,张苹英来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有一天休息时间。于是,她决定趁着这个空档出去走走。

  “故宫、天安门那些地标都去过了,却没想到机缘巧合下走到了人民大会堂。”张苹英说,她记得当时的门票是10元。走进大会议厅后,雄伟的会场和星空似的灯饰,让她深受震撼。“好美、好漂亮,以前只在小学课本里面学到过,第一次走到这里,我就有了个想法,要是这辈子能够在人民大会堂里坐着开个会就好了。”

  张苹英说,当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没想到第二年就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坐在了人民大会堂里。“这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从“荣誉”到“责任”,她的心态变了

  尽管已经是连续三届的老代表,但在最初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张苹英也曾迷茫过。“代表到底应该如何履行责任。”张苹英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当时她只觉得全国人大代表是个崇高的荣誉,而现在则感觉这是一份责任,要实实在在做很多事情。“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1980年就加入了教师队伍的张苹英,将近40年的教龄让她更多的关注点都在教学工作上。尽管曾经是学校的院长,但是她依然不愿意离开讲台。这些年,学生都爱叫她“院长妈妈”、“张妈妈”。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也不忘履行代表的职责。每年全国“两会”,张苹英都至少提交4、5个议案和建议。算下来,这些年下来,仅仅是她提交的建议都有70、80份。“当选全国人大达标的这些年,让我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得到推动和落实。”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