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文联赴永顺县小溪乡开展采风助学活动
长沙县戏剧曲艺协会的二胡演奏家常瞾正在教土家族学生谢永生拉二胡。 盛磊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1月25日讯(记者 盛磊)观看高雅的书画创作,欣赏传统的戏曲歌舞……11月20日,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的小溪乡中心完小迎来了长沙县文联赴永顺小溪采风助学团。来自长沙县书法、美术、摄影、作家、戏剧曲艺协会的艺术家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土家族的孩子们送上了“文艺大餐”,让平静的小山村充满了欢歌笑语。据悉,此次采风助学活动由五个“一”组成,即上一堂艺术课、开展一次家访、办一场篝火晚会、组织一次捐赠和完成一次文艺创作。
艺术家现场办“培训班” 教孩子练书法拉二胡
活动现场,艺术家们就地取材,在学校一张石板桌上开始了即兴创作,笔走龙蛇间,“小溪永顺”四个字跃然纸上。谈及寓意,县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易术平介绍,一方面小溪是永顺县下属的一个乡,另一方面永顺又是永远顺利的意思,一语双关。现场两名小学生对书法很有兴趣,县书法协会的艺术家办起“培训班”,一笔一划教小孩子写书法。
县文广局特意向该校捐赠了4台音响、4把二胡以及竹笛等音乐器材。今年8岁的土家族学生谢永生说,学校虽然开设了美术、音乐课,但没有专业的教学设备,老师只能用手机搜索歌曲,学会后将歌词抄下来,再教学生唱。
谢永生头次见到二胡,很感兴趣,试着拉了一下,县戏剧曲艺协会的二胡演奏家常瞾见状,立马上前指导。通过基本功练习,谢永生拉出“哆来咪发唆拉西哆”几个音,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随后,县文联工作人员赠给孩子们衣服等物资,为贫困孩子送去助学款,还给每位特岗老师送上了一份慰问品。
老教师扎根乡村20年 用爱托起大山孩子的梦
小溪乡中心完小现有在校学生107人、教师14人,均是土家族人。教室的桌椅是别人捐赠的废旧木制桌椅,桌面不平,必须垫个书本才好写字。学校仅有一个破旧的水泥篮球场和不足120米的砂石跑道,实用图书也少,音体美教育设施不全。
今年52岁的老师郑长富是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在山村小学已从教近20年,他语数音体美等课都教,还负责食堂后勤,一个月工资不到3000元。他的妻子在学校当勤杂工,一个月仅700元工资。郑长富说,他教的学生中有13个是留守儿童,住在大山深处,每天上下学,走山路、坐船要2小时。因家里穷用不起电,学生放学后要写完作业才回家,他便负责照顾孩子并指导学习。
郑长富原本有好几次机会调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学校工作,但他放不下家乡的孩子,“我不希望他们走父辈的老路,没有文化,靠种田为生,要改变小山村贫穷落后的境况,只有把他们培养成才,出息后才能回报家乡。”
而“90后”教师向伦堰刚到学校3个月,她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小溪虽然比较贫穷,但环境优美,我来之前就很向往,希望扎根于此。”
哥哥为替弟弟还医药费 13岁就辍学随父母外出打工
当晚,县文联采风助学团一行来到两名贫困学子家中进行家访。
今年9岁的陈鑫,从小眼部肌肉就无力,眼皮睁不开,视力较差。父母四处筹钱带他在长沙等地求医,花费了几万元。
陈鑫有个比他大4岁的哥哥。为替弟弟偿还医药费,哥哥很早就辍学,跟随父母到浙江一带打工,家里仅有陈鑫和外婆留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饶晗给陈鑫送上了慰问金,勉励他好好学习。
随后,县文联采风助学团又来到粟志刚家。今年7岁的粟志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家在大山深处,因上学不便,姑姑便将村里的一处废旧木屋让给他和母亲住。走进粟志刚的家,不到20平米的屋内没一件像样的家具,为了省钱,家里没有牵电线,晚上漆黑一片。
饶晗将慰问金送到粟志刚手中,而随同前来湘西助学的几名志愿者则表示,愿意长期帮助他,有困难可通过学校告知,他们将尽力为其解决。
[编辑: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