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起下调SLF利率 压低融资成本
19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于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SLF分别调整为2.75%、3.25%。
央行表示,调整旨在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同时结合了当前流动性形势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下调SLF利率,有利于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避免资金利率出现大幅波动。招商银行同业金融部分析师刘东亮称,此前SLF利率较高,此次调整是随行就市的体现,也有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意图。此次特别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中小银行的扶助之意明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让地方分支机构直接对地方金融机构开展SLF操作,有助于解决流动性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利率下调有助于引导预期,降低融资成本。但在目前特别需要“稳工业”的情况下,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汇率高估问题不解决,企业产品销售乏力不解决,只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是不够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行外,央行也在逐步完善利率走廊机制,SLF也将逐渐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央行网站17日刊登央行研究局发表的《利率走廊、利率稳定性和调控成本》的文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操作政策框架,取代之前的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框架。在这个转型期间及其以后,许多国家采用了利率走廊的操作模式,即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一个贷款便利工具和存款便利工具,将货币市场的利率控制在目标利率附近。这样,以央行目标利率为中心,在两个短期融资工具即央行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形成了一条“走廊”,存贷款便利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SLF)分别构成了这条走廊的下限与上限。利率走廊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商业银行预期,避免预期利率飙升而出现囤积流动性倾向,从而达到稳定利率的作用。
刘东亮认为,目前已进入新老基准利率体系过渡阶段,新的基准利率呼之欲出,是央行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的体现。央行探索SLF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意味着央行设定了利率走廊的上限,是利率走廊管理的具体体现,当市场利率触及上限时,央行可及时提供流动性,平抑市场利率。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