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回国“务农” 自制无人机灭虫
8月30日,在湖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里,李明团队在一架名为“飞翔”的无人机前交流。该无人机是李明团队的最先进技术成果。它可以360度无死角地喷洒农药到所有农作物,一天可飞播300亩地左右。蒋炼 摄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9月2日讯(记者 黄训) 在植物“头顶”的一米处掠过,还能低空盘旋,载重15公斤农药的无人直升机,可一次性完成为10亩农作物喷农药预防虫害的“使命”,灵活而高效。
这是一架星沙产的无人机,学名叫燃油植保机,由湖南星索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及其团队研制。在农业与飞机这两个看似不沾边的行业领域之间,他凭借过硬的学术功力融合得刚刚好。
留学日本
师人长技而创业
李明是一个典型由“学、研、产”结合的创业者。
2006年被公派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这成为李明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2007年刚到日本时,李明发现日本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当年至少就已有3000台左右的无人机用于农用,应用比率至少在60%以上,而当时我国基本没有。“回国后直到现在,我国农业在机械应用上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我就想通过研发无人机来真正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点事情。”
2010年,李明回国在高校任教。除了农大教师身份外,他开始致力于农用无人机的研发与生产。简单的研究室里,到处都是“飞机”的影子。从多旋翼到固定翼,无论桌子上还是柜子里,都摆放着款式各异的无人机。
李明将他的无人机视作珍宝。发现学生将机器部件和成果随意放置时,他第一时间焦急打电话“问责”,并严厉叮嘱学生务必妥善保护研究成果。
李明表示,最初他仅仅只研发多旋翼无人机供航拍,但他认为如果只研究作航拍用的无人机,顶多是步人后尘,并不能发挥他的专业优势。于是,他开始专攻技术要求含量更高的单轴无人机,解决农林喷洒浇灌的问题。
走出实验室
在经开区创办无人机企业
在实验室里,一架名为“飞翔”的无人机是李明团队的最先进技术成果。
“它重量达到20公斤,综合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李明介绍,“飞翔”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表现出色:一是国内首创采用喷杆前后安装,转速、转向,喷头左右可控。也就是说,它可以360度无死角地喷洒到所有农作物。二是首创飞播系统。按照其覆盖宽度20米、速度45公里/小时、续航时长2小时计算,一天可飞播300亩地。
据了解,李明研发的这款农用无人机时速可以达到80公里/时,喷灌范围4—5米不等,完成几个小时的农林作业基本不成问题。如果采用电动系统的话,续航能力至少也可达20分钟。由于有国家项目扶持基金,这类无人机的售价大概在10至20万元不等,每年的订单量在10—20台左右。
今年1月,李明在长沙经开区注册企业,落户中部智谷产业园。从去年涉足无人机领域,到如今拥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李明认为公司迅速成长的关键是转换思维。只有将科研与实业区分开来,真正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才能实现他想为农业做点事情的梦想。
如今,李明已成为农业院校从事农用无人机研究与开发的第一人,他在农大研究室里进行原始技术研发与创新,在中部智谷产业园商业办公,在广州开发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的应用生产。未来,他还想利用无人机做信息服务,在农业信息的采集和推广等方面有所建树。
[编辑: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