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师资短缺 专家呼吁“造血”与“输血”并进
中新社长沙4月7日电 (记者 唐小晴)“培育华文教师,需要‘造血’与‘输血’双轨并行,才能提升华文教育内生动力,保证师资力量的延续性、连贯性。”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沈敏7日在长沙表示。
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海外华文教育需求日渐扩大,华文教育在面临新形势、新机遇的同时,也遭遇师资不足的困境。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就有10余万名华文教师缺口。
当天,在湘参加第二届“华文教育·教案比赛”终审会的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就上述困境支招献策。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是“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目前已为印尼培养近200名本科学历的华文教育种子教师。今年,该院计划启动培养硕士研究型华文教师。
沈敏认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华文教育·教案比赛”能研究海外华文教育和教师队伍现状,可为培训华文教育师资队伍提供帮助,激发海外华文教师交流、教研的热情,进而促进海外华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和标准化。
北京华文学院副院长郭熙研究华文教育多年,曾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华文教师的薪酬待遇较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这一职业,专业教师更少。”郭熙认为,培养本土教师是华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针对性培训教师和编写教材。
一直以来,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为把“根”留住,华侨华人纷纷出钱出力兴办各类华文学校,供华裔子弟就读,但师资短缺始终是华校发展的瓶颈。
为满足海外华校需求,中国国务院侨办积极实施华文教育帮扶工程,外派教师工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司长雷振刚说,1987年,国侨办首次向马达加斯加选派2位教师。此后28年间,国侨办共选派4800多位教师赴近30个国家的几百所华文学校任教,足迹遍布五大洲。
在外派教师的努力下,海外华校华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然而,海外华文师资目前缺口仍然很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地拥有各类华文学校2万多所,在职华文教师数10万余人,在校学生数百万人。国侨办此前透露,今后拟举办华文教师培训学院和培训中心,帮助海外华文学校整体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以期到2017年,在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地基本实现热爱中华文化的适龄华裔青少年“有学上、有书读、有合格老师教”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