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变迁,长沙西长街将通往何处?
(走在西长街,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侧是难掩颓败的集贸市场,这样的图景每天都在“上演”。)
(曾经繁华的集贸市场已经不再。)
(如今西长街仅有十几家海鲜店经营。图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姚碧姿 柳佳路 摄)
星辰在线10月17日(星辰全媒体记者 姚碧姿 柳佳路) 深夜12点,开福区西长街按照她长久以来的习惯,才刚开始进入一天中最人气最高的时刻。但在街边新建的居民楼里,居民们却被这“热闹”吵得睡不着,五一大道也被送货的车子堵的水泄不通。这条烙印在长沙人记忆中海鲜最有名的市井老街,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过去:一度成为长沙最大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
西长街原为明吉王府西牌楼外的一条长街,仿北京西长安街而建,故名西长街。解放前,西长街店铺林立,开设有长丰米厂、玉和米厂、协和花纱盐号、复顺昌织布厂、永寿堂药店以及景星园剧院等。
1979年后西长街辟为集贸市场,是省会土特产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也曾一度是长沙最大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
2009年,西长街集贸市场进行棚改拆迁,西长街西边一侧房屋全部拆除,以水产闻名的西长街只剩一半。许多西侧的商户又挤进西长街东侧,一直到如今。
现状:“商户少了,客流量少了,生意自然就淡了”
走在西长街,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侧是难掩颓败的集贸市场,这样的图景每天都在“上演”。
狭窄逼仄的老街,陈旧破败的店面,腥味扑鼻,污水横流。偶有小车开进街巷,驾驶人焦躁地按着喇叭,一路艰难通行。
“要买螃蟹吗?都是刚到的新鲜货……”一家海鲜店老板冲着路过的行人卖力的推销着产品。“我在这里做了十几年生意了,现在经营状况差很多,商户少了,客流量少了,生意自然就淡了。”
随着西长街的拆迁,这里作为水产“龙头老大”的江湖地位也直线下降。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红星市场、四方坪毛家桥等集贸市场成为了市民的“新宠”。
“以前这里生意很好,我们收入也高些,现在生意冷清了,我们一天也拖不了几趟。”瞿师傅在西长街搬运水产货物已近七年,他告诉记者,如今,白天西长街仅有十几家海鲜零售店经营。晚上12点之后海鲜批发商户开始营业,早上六七点收摊,“我们通常都是在晚上运货,白天都没什么活接。”
整治:深夜接警出动,城管通宵值守
“这里每到深夜就会进行海鲜交易,我们经常会接到附近居民的投诉。”通宵营业的海鲜市场,热闹喧哗,这让附近居民叫苦不迭。“我们一接到投诉,就会出警到现场进行劝阻、整治,不管多晚。”开福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通泰街中队的指导员屈伟介绍,通常商户进行海鲜交易都会与执法队员“打游击战”,只要执法队员离开,一切又会恢复原样,“所以我们只能采取通宵值守的方式。”
如今的西长街海鲜市场,在扰人的“热闹”与艰难的“求存”中步履维艰。未来它会如何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