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环保之声(二)
十九大代表、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
让绿色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
“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包袱,好的环境政策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十九大代表、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说,2017年年初,湘潭市就提出了建设“伟人故里、大美湘潭”,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这是湘潭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所谓“大美”就是全域性的概念,包含了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生态宜居、文化厚重、社会和谐等丰富内涵。
“在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以节能环保、循环低碳为特点的绿色经济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曹炯芳说,谈到湘潭工业,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湘钢、湘电、江麓、江南等老牌国企,殊不知,泰富重装、兴业太阳能、崇德工业、吉利汽车、平安电器、华菱线缆、威胜电器等一大批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新型产业、新科技、新能源企业都聚集在湘潭。
他认为,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协调发展是个难题,但并不是无解的。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来制定考核指标,坚决破除GDP英雄论,结合湘潭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发展质量等内容,明确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让绿色经济成为湘潭发展的新“引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湘潭正在建设除了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现代化生态宜居型工业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城外,正全力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智造谷”。确定将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制造强市。
“相比于资金投入,绿色科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动力。”曹炯芳表示,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湘潭将迎来一个大资本与大产业互动的时代,一个大工业与大城市融合的时代,一个大机遇与大发展并行的时代。
十九大代表、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张家界来讲,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优势所在。
“张家界以它绝版和独特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2016年,我们接待的国内外旅游人次突破了6143万,旅游收入达到443个亿,旅游给张家界人民带来了实惠,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十九大代表、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认为,保持山清水秀是发展旅游的生命线。今天的张家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绿色发展,也更明白必须为之付出更艰巨的努力。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虢正贵认为,对一个城市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有力地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有效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市民的幸福指数。
“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接待旅游人次突破一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一千亿。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必然创造广阔的创业就业空间,直接带动老百姓致富。我们预计3年之内,旅游直接带动的就业岗位达到1.1万个,同时我们要建立100个乡村旅游服务基地,将带动40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旅游跨界融合发展,还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就业机会就更多。我们要把大自然留给张家界的这块宝地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块福地,这个我们目前已经有良好效果,未来前景将更加光明。”
虢正贵强调,在张家界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十九大报告要求与张家界的工作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全市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进一步挖掘放大张家界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绘就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张家界样本”,造福广大张家界人民。
十九大代表、岳阳市委书记胡忠雄:
面对环境问题,绝不能回避遮掩
中小企业众多的岳阳,作坊式小微企业在创富民间的同时,产生的污染一度成为岳阳人的心头之痛。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十九大代表、岳阳市委书记胡忠雄说,这些年,岳阳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面对环境问题,绝不能回避遮掩”。
“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论述,坚定了我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他表示,作为沿湖城市,保护洞庭湖、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是全市人民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因此,岳阳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民生为本、和谐发展,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建设原则,将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为实现美好蓝图作出贡献。
2016年岳阳市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3100.87亿元、2317.4亿元、1105.8亿元、1142.8亿元和330.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20.6%、9%、12.8%和9.4%,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胡忠雄表示,发展经济必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自然环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自然环境这一基础,社会经济就没有了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其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在发展生产力。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的治理都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而这些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
如何实现“绿色”和“经济”共蠃?岳阳将重点打好三大“战役”。首先是结构调整,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企业全部关停。在全市划分生猪和渔业禁养区及适养区,确保农业健康、生态发展。加强大气、水体、土壤、垃圾等方面的环保整体治理, 不留死角。打响洞庭湖环境突出问题的“攻坚战”,规范采砂,保障湿地,治理杨树过度种植等,确保水质达到三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