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系列述评(4):十三五规划为何如此重要

30.10.2015  18:29

  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与决胜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因此,此次会议以及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诸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等。

  在十八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曾明确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这两个目标正好与“十三五规划”的时间跨度重叠,因此,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要承担有助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还要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意味着“十三五规划”成为史上最关键的“五年规划”。

  这要求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需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坚持协调发展。

  过去那种碎片化的、有点无面、有条而不全面的改革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6个方面系统推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但是,这种“自上而下”且由顶层设计的改革,主体必须是人民群众,即人民是改革主体,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上表示,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他强调基层改革创新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十三五规划承载这么多任务要完成,必须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能为了实现目标而违背客观现实与发展规律,因此,改革必须在对中国现实国情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推进,因地制宜,克服困难,总结经验。

  不管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还是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推动转变发展方式,都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编辑: 彭亚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