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症结难解?20天内发生十余起暴力伤医事件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阚枫)近期,伤医事件再度高频度发生。从哈医大杀医案,到温岭杀医案,近年来发生在医院里的暴力事件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原本因解除病痛而走到一起的医患双方,为何以更大的伤害来收场?在严惩施暴者之后,还有哪些深层问题需要反思?
20天内连发十余起暴力伤医案
6月16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该院放疗科一名男医生在电梯口被一名鼻咽癌患者泼汽油大面积烧伤。院方介绍,被烧伤的医生覃某烧伤面积达30-35%,其中3度烧伤达15%。烧伤的特性决定了在48到72小时内,这名医生仍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5月28日发生在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伤医事件算起,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20天内,全国范围内,经媒体公开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至少已有12起。
6月3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名护士因住院病房安排问题被殴打;同日,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在参与抢救一位老年重症患者后,遭到患者家属追打。
6月5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医生因制止患者插队,左眼球被打破裂。
6月7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值班护士被一名陌生男子用菜刀砍成重伤。
……
高密度出现伤医事件之际,6月10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华护理学会联合发出声明,谴责暴力伤医。声明指出,打击暴力伤医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社会公民应有的共识;维护医师的人身安全,是公安、执法机关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国家卫计委主管的《健康报》在6月8日也报道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对这些伤医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他呼吁全社会共同谴责暴力伤医的犯罪行径,希望执法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伤医案件。
“暴力伤医”是中国社会近年来的一个舆论热点话题,甚至近三年来,每年都有轰动全国的伤医案件。例如,2012年3月发生在黑龙江的哈医大恶性恶性杀医案,2013年10月,发生在浙江温岭市的恶性杀医案件,2014年3月,发生在广东潮州的医生被患者家属押解“游街”事件。
“其实,从去年开始,各地针对暴力伤医事件的专项治理就在多地展开,暴力伤医事件的数量和恶劣程度都在明显下降。”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伤医事件如今再度高频率出现,其原因多元,例如,导致伤医事件发生的深层社会心理没有根本改变,医院领导或者相关行政机关对于暴力伤医重视不够,甚至更愿息事宁人。
伤医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其实,就在伤医事件频发的近期,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浙江温岭杀医案凶手连恩青已于5月25日被执行死刑。最高法还介绍,201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暴力杀医、伤医等犯罪案件达155件。
对于遏制暴力,早在去年4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就联合公布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将对医院内殴打或故意杀害、伤害医务人员等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在更早的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升级医院的安保措施。
这份《意见》甚至细致要求,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如此多的举措面前,为何伤医事件仍出现了频发态势?舆论分析,遏制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医患关系及其背后深层的体制困惑或许更值得剖析。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用一连串的反问解释中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现状:“你说看病贵、看病难,现在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每天要看50个病人,怎么可能容易?开药多、检查多怎么会便宜?每天看病像打仗一样,排队3个钟头,看病3分钟,医患关系怎么可能改善?”
舆论分析,钟南山的这三句反问已经直指了中国医患之间信任感缺失甚至产生矛盾的体制症结。
邓利强也表示,相较于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大医院的伤医事件出现较多,或者医患纠纷较为多发。医疗资源不均衡,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一些基层医院长期闲置,患者感冒发烧都去大医院,大医院超负荷运行。
邓利强称,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一些医院的投诉举报机制不畅,医生高强度工作,患者看病辛苦,这都是导致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
医患如何互相体谅?
医患矛盾的长期存在,其结果往往是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
今年5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这份白皮书的调查显示,近6成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调查数据表明,发生伤医事件时,院方采取不顾是非息事宁人和无任何表示的占到了4成以上,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很多医生感觉寒心。
伤医事件的更大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医生对执业环境不满。这份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调查中,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从医。
他们感受到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占76.50%,医疗纠纷多占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占72.71%,伤医事件频发占69.60%,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占29.11%。
白皮书称,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医师工作的压力主要不是来源于行业本身的竞争,而是来源于医疗行为产生的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患者过高的期望以及伤医事件频发。
就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来看,调查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至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
邓利强称,医生需有仁爱之心,需要体会到患者之“痛”,不能排除医生队伍中有极个别有违职业操守的人,但是每个职业都需要得到社会尊重与理解,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当前的执业环境也需要获得患者理解。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当前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都归结于医生的道德问题。一些大医院,一个医生半天的门诊时间,要不间断看几十个病人,如果每个病人都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就会导致一部分患者无法及时问诊。”
在邓利强看来,对于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沟通障碍”,更需反思的是当前医疗体制有没有给医患之间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
在5月27日最高法举行的关于涉医犯罪的新闻通报会上,最高法刑事审判第五庭副庭长马岩介绍,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3亿人次,而同期医疗纠纷下降8.7%,涉医违法案件下降10.6%。“总体上,各地医疗秩序明显好转,医患双方满意度有所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