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区三措并进助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今年来,冷水滩区在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立足区情,高位推动,以稳定粮食安全为基础,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1、高位推动,细化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一是领导组织机构更强。永州市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永州市冷水滩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永州市农科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组长,市委秘书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其中一名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直21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对冷水滩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永州市农科园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区里调整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组长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示范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等,并与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共谋划、同推进。二是规划编制水平更高。今年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冷水难区经济社会“十三五”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农地规划等,邀请湖南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的专业人员,高起点编制完善了冷水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并邀请湖南农大、省农科院、市发改委、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对规划进行审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高水平。三是项目推进力度更大。加快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位区级领导、一套专门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领导包项目制度。对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单位和个人,均实行过硬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并采取工期倒排、进度追踪、全程督查、挂牌通报、落实奖惩等办法,加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四是目标管理考核更严。加强了示范区建设工作考核,建立区直单位共驻共建机制,要求各相关单位必须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把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的年度考核目标管理,任务细化分解到单位,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每年对全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比考核,总结交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
2、投入拉动,以奖代补,进一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培育种粮大户。制定了《冷水滩区2015年种粮大户补贴与奖励办法》,区财政列支150万元,对全区30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补助50元,并安排35万元评选先进种粮大户100名,奖励金额2000-8000元不等。同时,还列支65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二是培育家庭农场。除省级专项资金补助以外,该区农业局还整合集中育秧、高产创建等粮油项目以及植保、土肥、科教、农环等项目资金300多万元重点从育秧、机插、机防、机收、技术培训等环节进行扶持和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凡家庭农场需要建育秧大棚的,优先给予安排和扶持,大棚建设资金区财政补贴70%,农户自筹30%。开展双季稻机插秧的,免费供应机插秧种子2.5公斤/季/亩;开展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的,也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另外还对家庭农场按50元/亩的标准给予扶持和补贴。三是培育专业大户。以培育发展育插秧专业户(公司)、合作社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突破口,采取政府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购买服务方式。区财政列支100万元采取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专业化育秧大户和合作组织建设育秧大棚200个、面积48000㎡,培育发展育插秧专业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等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167个。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农业产业化基金,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品牌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农产品加工“名片”。形成果蔬罐头、粮食加工、畜禽加工、生物制约、豆奶制品等五大产业集群,加工水平和能力日益提升。五是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支持专业合作社、农资公司、农机大户、经纪人、种田能手等建立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种粮农民提供育、耕、种、防、收全程技术服务。区财政安排40万元,用于全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创建活动。安排15万元用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活动,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队伍,示范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双季稻耕、育、插、防、收、运、烘等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社会服务。
3、创新驱动,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农科园区建设。一是在投融资机制上,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冷水滩农业银行建立园区、银、企战略合作联盟,协调融资7200多万元。二是在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上,安排专人负责对接省国土资源厅,加快园区土地报批,目前园区新增建设用地1420亩,共报批用地1635.21亩,已出让供地552.6亩,储备用地200亩。三是在土地流转机制上,深入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伊塘土地银行为基础,依法引导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土地30000余亩。四是在服务保障机制上,建立项目驻点制度,在每个入园企业确定一名联络员,实行一对一的跟踪管理,实行就近服务、零距离服务,共处置入园企业各类矛盾纠纷6起,迁移坟墓700座,拆除房屋4户620平方米,优化了园区建设环境。五是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上,筹建用水、农机、蔬菜、柑桔、西瓜、食用菌、优质稻、农家乐等各种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协会20余个,整合阳光培训、就业培训和农民经纪人培训等培训资源,发展职业农民工人,建立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网站,宣传、推介企业、协会产品、促进企业、协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