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有多大 成就就有多大

28.12.2016  19:37

      新时代下,“工匠精神”已经跳脱出“技艺”的范畴,往更广的领域延伸,无论是生产,还是研发、管理等岗位,都呼唤“工匠精神”。多年以来,科达人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产品品质的精益求精、工作上的主动担当、踏实苦干,这一切,正与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相契合。

      “要有董存瑞炸碉堡的精神

      在科达洁能整线工程事业部总经理陈水福的办公室里,终日都会放着一支印着科达logo的喷枪,以便他时常拿出来琢磨研究。

      在中国陶机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窑炉是最后一道突破的关口,也是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最高的产品。其中,窑炉出口两个关键的国际标准就是节能减耗和自动化。“窑炉大体由八大系统组成,与节能环保有关的主要是燃烧系统、风管路系统、窑炉结构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陈水福介绍,为了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他和整个事业部的成员都在孜孜不倦地苦心钻研。

      “燃烧系统效率的高低关键看喷枪,早期的喷枪主要烧重油、柴油,后来烧煤制气,现在为了环保,慢慢转向用天然气。”陈水福说,随着使用燃料的变化,科达窑炉的喷枪也历经不断地迭代更新。“每十天八天就得去测试,单单是这一项就研发了十几年。

      “别看这只是一个体积不大的部件,如何配风、混合、搅拌和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同时控制上还要自动点火、安全保护等都很讲究。”陈水福告诉记者,由于燃烧喷枪属于系统性较高的部件,所以必须精益求精。“有些枪做得不好的话,不但会影响窑炉的能耗和排放,也会影响设备使用的稳定性。

      十余年磨一“”只为争夺国际市场。陈水福和团队的工程师硬着头皮,与世界陶机行业的龙头老大意大利萨克米公司竞争,连续接了印尼、印度、伊朗等好几个国外天然气项目。然后经过一番奋战研发,终于把项目的指标攻破下来了。“我们现在有信心地说,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可以做到与萨克米同样的能耗水平,性价比比它更高。萨克米能做的项目,我们也能攻克下来。

      与众多从事技术研究的人一样,陈水福在科达14年的职业生涯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扎在陶瓷整厂整线工程和热工窑炉装备的研发上。 

        长期与窑炉打交道,除了要突破不断的技术难关,还得反复忍受着高温的煎烤。窑炉工作时内部的温度在1150~1220℃之间,其辐射出的热浪让整个车间温度高达40~50℃,技术人员进去走一趟,出来都是大汗淋漓。

      每年有1/3的时间,陈水福都会在设备或项目实施现场,如果算上他在科达将近14年的光阴,意味着他至少有1600多天在高温下度过。“这个月初我到印度,车间的地面温度达到54℃。每次去,如果遇到现场测试基本上都要一天,甚至通宵也是家常便饭,有时为了赶工期我还试过住在车间里。

      经他之手,科达开发出我国供出口的整线设备、率先在世界上制造出工业化微波高温烧结辊道窑,烧制出仿天然大理石水彩纹砖、陶瓷薄板等在行业内领先的产品。正是这1600多个日与夜的高温才炼出科达技术匠人。

      陈水福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先进工作者”、“佛山大城工匠”、“顺德工匠”。“不管以后的工作环境是否有改变,技术人的这种精神要保持,就是要有董存瑞炸碉堡的精神,排除万难突破各种问题。”这就是这位“大城工匠”坚持多年的技术人的精神准则。

      陈水福近14年陶机设备的职业生涯,既是一名技术人的匠心修炼,也是科达人专注自己的领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精神的写照。

      从99%提升到99.99%

      “顺德工匠”,科达洁能基层代表,来自生产供应中心的钳工刘建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刘建军的履历表上,记录着一长串傲人的成绩:“质量之星”、“五一劳动技能大比武”二等奖、“装配钳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岗位技术能手”……从19岁进入科达洁能工作,刘建军在科达洁能已经度过了18个年头。18年来,刘建军先后从事过钳工、铣工、车工、刀具维修工、数控线切割工、工装辅具管理员等多个不同岗位的工作。不论在什么工位,刘建军都刻苦钻研技术,与设计、工艺人员一起完成多种新产品的加工试制,经过不断改进,攻克了被动摆杆、主动摆杆、传动套、镶套、丝杆等工件的加工难关,为科达关键核心高精度零件的量产作出了贡献。

      刘建军参与了多项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装备的制造、安装和调试。在一次安装调试过程中,刘建军发现在实际安装时,横梁与左右立柱在垂直度、直线度、测仪各几何精度、重复定位精度上与理论值存在0.06mm的差异。他马上向设计人员提出,与设计人员反复检测论证,经过多次反复调整,最终使得磨边机横梁专用数控龙门铣镗床各项精度均控制在0.015~0.022mm范围内,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此外,刘建军对制造现场工装工艺进行持续不断改进优化的例子还有不少:

      针对主摆杆Φ35孔的加工工艺,刘建军将普通车床四爪手工装夹校正,改为数控车床专用三爪装夹稍加校正。不但效率提高了近3倍,合格率也由原来的95%提高到99.9%。

      刘建军提出主动摆杆2-Φ16孔钻铰的加工工艺,由普通立钻改为卧式加工中心的工艺方案,改变了立钻每加工一件产品需更换刀具12次的方式,改进后的卧式加工中心加工每6件产品仅更换4次刀具,仅此一项就提高了18倍的效率。

      针对公司KD268磨头这款老产品,刘建军对其主动摆杆的材质进行了改进,通过制造新型工装夹具来实现多件加工,整体加工制造则通过加工中心来实现,使得KD268摆杆的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使得科达拳头核心产品KD268磨头的使用寿命、稳定性、效率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实现KD268磨头流水线装配的设想成为现实。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是刘建军的口头禅。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精益求精,严谨认真,充分发挥机床、夹具、刀具的最佳状态。他认为,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得极致,很多人做到99%就认为完事了,但是还可以从99%提升到99.99%,刘建军对于这0.99%还是很较真的。

      科达一路走来,恪守“创新永无止境”、“品质至上,质量决定成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合科达特有的“工程师基因”,以“实事求是、踏实苦干”为工作准则,始终坚守“机械装备兴企”的最初理想,在泡沫横飞的年代,能够放下浮躁心、功利心,不搞房地产跨界、不搞短平快项目,集中资源专注自己的领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专注专心,正是当今“工匠精神”的体现。将“工匠精神”升格为创新实干、诚信立本的“工业精神”,以自己的力量改写“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科达一直默默坚守,身体力行。

      秉承董存瑞炸碉堡的精神勇往直前的陈水福,为了0.99%而不停较真的刘建军……其实科达还有许许多多具有匠人精神的员工,为了弘扬和传承科达人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2016年,科达洁能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在公司举行大型“科达骄傲”人物/团队评选活动,在各类工作岗位上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科达匠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追求卓越、专注专心,追求精益求精,以此激发更多的科达人,将“工匠精神”作为自觉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司的制造水平,用“工匠精神”为科达洁能的腾飞注入永恒的动力。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