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重构湖南经济版图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创新引领”重构湖南经济版图
中新社长沙1月17日电 题:“创新引领”重构湖南经济版图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在长沙火车南站与黄花机场间近19公里的线路上,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快线每日穿行。依托其上下游资源,湖南正逐步成为国际磁浮产业化基地。
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湖南正凭借着一张张创新“名片”再塑崭新形象。创新引领和开放战略正让湖南全面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产业链的培育以及经济版图的重构。
“现象级”创新走廊成形
一尘不染的车间里,智能机器人辗转腾挪,在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穿针引线”。这是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事业部,流水线上正生产着中国高铁动力装置的核心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就在不久前,世界最大容量压接型IGBT在这里诞生。这项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电力电子器件,曾被德国和日本把控了30年。
在有着“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美誉的株洲,这样的世界级创新成果频频诞生。依托已有的产业优势,这里正对标硅谷,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打造“中国动力谷”。
而相邻不过50公里的长沙、湘潭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建设改革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定位于“创新谷”“智造谷”的打造,产业聚集又各有差异,三“谷”形成一条独特的“创新走廊”。
据官方统计数据,占湖南1/7国土面积、1/3人口的“长株潭”三市,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创业创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该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动能转化延长产业链
年过八旬的张金贵,近日接受了全球首例个性化3D打印钽金属垫块植入的全膝关节翻修手术。这块让老人重新站起来的金属就是由株洲普林特公司采用湖南华曙高科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的。
回国创业的华曙高科董事长许小曙说,3D打印不仅为家用电器、汽车等生产直接终端产品,更已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技术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湖南经济带来新动能。从2016年至今,华曙高科为义齿加工量身订制的金属3D打印机销往世界各地,已生产近40万颗3D打印义齿。
新动能在诞生,旧动能同样在创新中提速转化。
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推进“产品4.0工程”,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使产品“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
三一重工搭建的设备“根云”大数据平台,使工作效率提升25%、事故率降低85%、节约成本30%以上。
新型协同关系激活潜能
创新对湖南的改变比想象的更多。创新现象的背后,是政府全面构建与市场的新型协同关系,加快推进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大破大立”。
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湖南通过“松绑+激励”的制度设计,彻底改革科研资金管理“过细过死”等科技界长期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题,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国率先实施“两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率先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注册公司,畅通知识向财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渠道。
瞄准新兴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湖南着重培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等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陆续发布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
建厂房、引项目、育产业、促转型,湖南的创新创业工程已培育创新创业园126家,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6038家。
如今的湖南,“创新之花”正遍地绽放,崛起的梦想正变为现实。(完)
【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