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湖南建设现状分析

19.06.2015  11:02
  建设创新型湖南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湖南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近年来,湖南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强力打造“创新型湖南”新名片,有效促进了全省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创新能力、创新资源总量与质量、创新绩效、全民创新意识与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参见表1)。
   (一)创新能力。 近年来,湖南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高,目前排名已进入全国前十。截止到2013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2件,已超过《纲要》所提出的1.6件的目标;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1.54件/百人年,已接近《纲要》提出的12件/百人年的目标;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因数据无法获取,建议修改指标。
   (二)创新资源总量与质量。 2013年,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27.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距离《纲要》提出的2.0%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研发人员总量达10.34万人年,已超过《纲要》提出的10万人年的目标值;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良好。截至2013年,全省共建有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重点实验室12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6个。
   (三)创新绩效。 2013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5%,按照目前增长速度,要实现《纲要》提出的55%的目标,仍有一定困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989.27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28%,距离《纲要》25%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622.3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1%,距离《纲要》提出的2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793吨标准煤/万元,较2012年的0.8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20.7%,超过了《纲要》提出的16%的目标值;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为51.46亿元,距《纲要》提出的100亿元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无法获取。
   (四)全民创新意识与公民基本科学素质。 2012年以来,湖南积极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推动了一批项目,实现企业、园区、活动、高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优势深度整合与融合。通过推动中意设计平台、“芙蓉杯”工业设计大赛,以及“设计引擎”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为创客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全面提高了社会创新创业氛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指标未每年进行统计,无法获取具体数据,建议修改。

表1 创新型湖南建设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目标

  完成情况

  备注

  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全国先进行列

  全国前十位

  达成目标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6件

  2.12件

  超过目标

  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

  12件/百人年

  11.55件/百人年

  有望达成

  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

  全国前10位

  -

 

 创新资源总量与质量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

1.33%

  有一定距离

  研发人员总量

  10万人年

  10.34万人年

  超过目标

  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

  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

  全省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重点实验室12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6个

  达到目标

  创新绩效

  科技进步贡献率

55%

52.50%

  有望达成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5%

16.28%

  有一定距离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

11%

  有较大差距

  单位GDP能耗

  降低16%

20.70%

  超过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量

  降低17%

  -

 

  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

  100亿元

51.46

  有较大差距

  全民创新意识与公民基本科学素质

  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比例

  -

  -

 

  数据来源:2014年度湖南科技统计年鉴、2014年度科技进步监测报告、第三次经济普查
   二、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13、2014年《湖南统计年鉴》以及《湖南科技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并选取《2014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在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绩效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参见表2、表3)。由于数据获取来源不同,对表中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

表2 湖南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创新要素

  具体指标

2012年

2013年

  创新资源  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1.171.19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15141650
  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市当量(人年)69784.2573557.6
  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229.09270.4
  有R&D活动的企业数占比重(%)13.914.07
  创新产出  每万人科技论文数(项)1.881.95
  发明专利数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14.4514.8
  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人)13903.9719376.72
  科技成果数(项)884902
  工业企业总产值(亿元)28628.6232843.15
  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亿元)4964.526019.3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3317.243989.27
  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亿元)1019.931162.22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7823.3131854.55
  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4768.985724.63
  创新绩效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口额的比重(%)11.2111.53
  单位GDP能耗0.810.79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5.025.53
  科技进步贡献率(%)52.352.5
  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0.580.7
  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产品产值比重(%)17.3418.33
  技术合同签订数(项)63736544
  技术合同签订金额(亿元)42.2577.06

表3  中部六省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2013年)

 

  具体指标

湖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山西省

安徽省

江西省

中部

全国

排名

排名

创新资源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0.85

0.82

0.49

0.67

0.73

0.41

1

8

  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29

0.32

0.28

0.81

0.53

0.33

1

2

  企业R&D研究人员占比重(%)

60.16

50.75

70.97

61.05

54.87

53.64

3

9

  有R&D活动的企业数(个)

1914

1714

1705

327

2369

954

2

10

  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重(%)

14.07

11.7

8.29

8.22

14.64

11.74

2

10

创新产出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件/万人)

10.31

16.31

9.26

11.33

24.27

7.34

4

17

  万名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2.12

2.66

1.2

1.47

1.94

0.75

2

14

  万人科技论文数(篇/万人)

1.95

3.6

1.54

1.54

1.81

1.15

2

20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

3.46

5.7

2.3

1.12

1.25

2.29

2

11

创新绩效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7.97

12.17

8.01

5.59

12.95

6.22

1

5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11.53

24.82

53.73

33.11

12.58

14.77

6

20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5.53

7.14

5.14

7.49

4.51

5.63

4

23

  综合能耗产出率(元/千克标准煤)

12.61

11.99

12.06

6.12

14.3

16.93

3

15

  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 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270.4亿元,比上年增加41.31亿元,增长18.03%;按企业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6.8万元,比上年增加4万元。企业研发意愿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位列全国第8,中部第1。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显著增长的同时,科技人力投入也保持着稳步增长。企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7.36万人年,比上年增长5.4%。
   (二)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根据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全省工业企业专利申请21676件、授权14673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61、510件,同比增长6.2%、3.6%;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分别达52.4%、60.2%,工业企业成为专利创造运用的主体。每万人科技论文数达1.95篇,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2,仅次于湖北省。获得各项科技成果902项,较上年增长2%,获奖系数排名中部第2位,位列全国11位。2013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544项,比上年增加了2.7%。合同成交金额77.6亿元,比上年猛增82.4%。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9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达116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5%。但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仅为11.53%,位列中部最末。
   (四)规模工业新产品占比提高。 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中开展了研发活动的企业近两千家,比重达14.1%,居中部第二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227.79亿元,同比增长23.2%,较全省规模工业增长快11.6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3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7.97%,位列中部第1位,全国第5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社会R&D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2014年预计湖全省R&D投入占GDP比重为1.35%,离创新型湖南设定2015年达到2%、2020年达到2.5%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13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为46.1亿元,占比14.1%,远低于全国21.6%的平均水平。财政科技投入碎片化和取向聚集不够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分散在多个部门,协同集成效益难以发挥。企业受到发展模式、发展阶段限制,科技创新投入动力和活力不足,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研发的力度与其它先进省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多元化、多渠道创新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
   (二)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009至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3%,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3%,仍然偏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过于集中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两大领域,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高技术服务业、航空航天、资源与环境技术规模不大,实现增加值还不到全省总量的10%。
   (三)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够大、受惠面不够宽,有的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大,有的政策还需自上而下进行完善。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由于对领域或行业有限制,且“非在职”研发人员等“非直接”人员的费用不能纳入加计扣除范围,缺乏“普惠性”。最需要财税支持的中小微型企业,由于应纳税所得额很少,享受的税收优惠不多。国家会计核算、税收征管、高企认定等政策对研发费用科目归集的内容和标准存在差异,阻碍了政策的有效落实。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存在一些制度障碍,如,商业银行缺乏分享科技企业成长收益和分摊创业投资风险的平衡机制,科技小贷公司被定位为一般工商企业,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难、变现通道不畅,新三板市场投资者门槛高、退出机制和转变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知识产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体系不健全,专利权人维权困难。专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创新主体不够深入。
   四、进一步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措施建议
  以《纲要》为指南,优化配置全省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使科技资源更加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化政产学研用金介一体化,将创新潜力最大可能地转化为创新实力;坚持以政府自身创新为牵引,切实转变职能,更好地发挥引导与服务作用,带动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湖南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为建设“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培养。一是 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实施企业高端人才援助计划,对企业引进博士给予薪酬补贴,对在读博士和博士后到企业开展重点领域研究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引进海外创新人才和团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所得税返还、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照顾。 二是 促进科研人才的双向流动。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推广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允许专家教授带项目和科研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保留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基本待遇。选派企业及高校科技人员到县乡挂职,深入产业发展一线。 三是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理工科研究生的教育以应用型导向为主、基础型研究为辅,以服务于创新需求。高校在招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和实训、论文写作等环节要加强与企业对接,鼓励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和定向培养,直接服务于创新发展需要。
   (二)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一是 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创新研发平台。积极帮助有能力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平台,合作研发或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在湖南布局建设一批科技重大基础设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加速推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各等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布局和建设。 二是 完善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科技信息交流与交易平台,及时更新科技成果库和技术需求库,让企业及时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力量,也让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技术需求。 三是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极组建跨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实验平台和中试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的合理运行机制,加大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将资源开放共享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抓好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 积极参与和承担“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页岩气、集成电路装备、国产“麒麟”操作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二是 紧扣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三是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立足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需求,加快建设技术市场、技术评估、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科技专业服务业。加强试点示范,推动纳入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省。
   (四)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是 推进科研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改革技术创新项目的形成机制和支持方式。 二是 加快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以及公开透明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三是 积极推进新型科研机构、产业研究开发院、企业研发机构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成立“亚欧科技合作中心”,加快推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应用,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 四是 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推动财政支持建设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向企业开放,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巩固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

承办:社科处
执笔:蔡冬娥 龙  欢  易  春 刘  峰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