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名片”改变湖南印象 新型协同关系激活发展潜能

16.01.2018  23:32

   中新网长沙1月16日电 题:创新“名片”改变湖南印象 新型协同关系激活发展潜能

  中新网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在长沙高铁站与黄花机场间近19公里的线路上,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快线每日穿行。依托、整合其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湖南正逐步成为国际磁浮产业化基地。

  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传统农业大省湖南正凭这一张张响亮的创新“名片”令世界惊艳。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正让湖南悄然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新产业链的培育以及经济版图的重构。

   现象级”创新走廊成形

  一尘不染的安静车间里,智能作业的机器人正井然有序地在生产线上辗转腾挪,在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穿针引线”。这是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事业部,流水线上正生产着中国高铁动力装置的核心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就在不久前,经权威机构鉴定,世界最大容量压接型IGBT在中车时代电气公司诞生。这项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电力电子器件,被德国和日本把控了30年。如今,中车自主研发的IGBT以其稳定的性能、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物美价廉的特性在世界市场上纵横驰骋。

  在有着“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美誉的株洲,这样的世界级创新成果频频诞生。依托已有的产业优势,这里正对标硅谷,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着力打造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三城”为支撑的“中国动力谷”。

  绝非偶尔。相邻不过50公里的长沙、湘潭则借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改革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定位于“创新谷”、“智造谷”的打造,使三城产业聚集又各有差异,由此形成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创新走廊”。

  据官方统计数据,长沙、株洲、湘潭3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创业创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动能转化延长产业链

  年过八旬的张金贵老人,近日接受了全球首例个性化3D打印钽金属垫块植入的全膝关节翻修手术。这块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金属就是由株洲普林特增材制造有限公司采用湖南华曙高科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的。

  3D打印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华曙高科董事长许小曙介绍,目前,3D打印不仅可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等直接生产终端产品,更已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新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湖南经济带来了新动能。从2016年至今,华曙为义齿加工量身订制的金属3D打印机销往世界各地,已生产近40万颗3D打印义齿。

  2017年9月,华曙高科在美国奥斯汀市成立了北美分公司。据了解,近两年,华曙的海外销售额占比在40%以上,其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湖南智造”在海外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新动能在诞生,旧动能同样在创新中提速转化。

  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着力推进“产品4.0工程”,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使产品“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

  三一重工搭建的设备“根云”大数据平台,使工作效率提升25%、事故率降低85%、节约成本30%以上。

  华菱湘钢深度调整产品结构,从优钢向特钢转型;加强技术研发,啃下一块块硬骨头,让产品更有竞争力,实现了行业不景气环境下的“逆袭”。

   新型协同关系激活发展潜能

  创新正全面改变湖南。而创新的背后是政府全面构建与市场的新型协同关系,加快推进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大破大立”。

  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创新是湖南发展的最大希望。“不创新、不开放,湖南就没有出路、没有希望。”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全国“两会”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的回答掷地有声。

  破制度藩篱。湖南通过“松绑+激励”的制度设计,彻底改革科研资金管理“过细过死”“重物轻人”等科技界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题,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立创新之源。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两型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率先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注册公司,率先实行两个“70%”的创新激励政策,不断畅通知识向财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渠道。

  瞄准新兴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湖南着重培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等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陆续发布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出台了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

  建厂房、引项目、育产业、促转型,湖南的创新创业“135”工程(重点扶持100个创新创业园,新建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企业)改变传统经济发展路径,激发了园区活力。目前,全省已培育创新创业园126家,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6038家。

  如今,“创新之花”已在湖南遍地“绽放”,“洞庭鱼米之乡”的经济版图正在历史性重构。(完)

【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