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打通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

27.06.2017  16:03

  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打通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系列解读(四)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提出,要“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这是从产业工人现实需求出发,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的改革举措,为产业工人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更好地成长成才成就搭建了平台,铺平了道路。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和克服产业工人发展面临的困难。

  产业工人是一个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重的职业群体。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产业工人的境况并不尽如人意,其社会认同感不够高,一些产业工人的职业自豪感也不够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众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狭窄单一,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缘由。主要表现在:一是晋升难。按照现有职业技能标准划分,产业工人晋升主要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五级等级体系,由于要求产业工人必须具有较长的工作年限才能晋级,且晋升条件比较苛刻,因此通过提升技术获得晋升的机会有限。二是跨界难。现实中不少企业技术技能认定与职位晋升不挂钩,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尚未从制度上打破,产业工人向上晋升空间小,工人即使技能水平再高,也很难跻身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行列,出现所谓“天花板”现象。三是流动难。产业工人在跨地区跨行业地正常流动时,仍然面临户籍、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障碍,合理流动受限制,既降低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强化了结构性就业难。四是出彩难。产业工人与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相比,获取和占有资源有限,缺少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也缺少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人生出彩的机会相对偏少。

  这些因素阻滞了产业工人的成长通道,影响了产业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也影响了社会生产力中这部分最积极最活跃要素的有效发挥,形成了产业工人个体与社会双重资源浪费。为此,《改革方案》从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力求为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是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

  这是从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为产业工人打开通道。针对产业工人成长通道狭窄,囿于横向流动而难于纵向流动,特别是工人只能当工人,即使干得再好,也不能成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改革方案》提出,要“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破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界限,实现有效衔接,改变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独木桥’现象”。这一举措将适当打破现有企业用人中“工人”与“干部”、“工程师”之间的身份界限,使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能够融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行列,也必将促进产业工人在企业技术进步、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

  《改革方案》提出,要“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是把产业工人中的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视同仁,同样对待。特别是做到一同培养,一同选拔,一同考核,一同使用,进而改变社会某些层面存在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工人没出息”“重知识轻技能”等价值取向,不断优化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改革方案》提出,要“完善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这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相应举措的进一步强化。这项举措借鉴参考了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又结合中国国情,目的是为产业工人建立终身学习成果档案,根据产业工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构建成一个连续的、可被认可的资格阶梯,畅通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渠道,搭建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立交桥”。

  应该说,现实中产业工人纵向流动较难,横向流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畅通产业工人的横向流动,《改革方案》提出“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加强职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做好职业供求信息发布”等举措。众所周知,现阶段制约产业工人横向流动障碍还比较多:一方面,产业工人对企业用人需求、就业岗位信息了解不充分,对个人流动前景、流动成本难以准确判断、评估。另一方面,产业工人流动成本较大,如产业工人流动中的户籍、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方案》提出这些举措,要求为产业工人流动提供充分的人才评价、信息参考以及就业分析和指导,减少乃至消除流动藩篱,对于改进现行相关制度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问题,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为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提供有力保障。

  这是从激励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成长成才的角度提出的举措。其中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奖励力度等措施,就是为了让产业工人在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不断创新中有所收获、增强信心、看到希望。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必将对激发产业工人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活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方案》中提出的一系列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的举措,如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命名和推广,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联合共建产业工人实验实训平台等,是立足产业工人岗位实际制定的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的具体举措。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为产业工人搭建起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人才同样的展示舞台,为产业工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

  “完善国家级技术工人表彰奖项,形成以党和国家表彰为导向、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产业工人表彰奖励制度”“适当增加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名额,鼓励和支持产业工人创新成果评选、展示”等举措,则为产业工人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出彩通道,有利于增强产业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利于激励广大产业工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学习成才,为促进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更加有效地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是运用多种载体和平台,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成就创造条件。

  从国内看,要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长期以来,劳动和技能竞赛是产业工人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重要平台,广大产业工人在各级劳动和技能竞赛中实现了技术提升、技能晋级、素质提高,发挥了作用,展示了自我,实现了自身价值。按照《改革方案》要求,下一步还要下大力气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完善竞赛的组织、效能评估和激励机制,形成服务发展、层层递进、内外衔接的完善竞赛体系,为产业工人搭建更多更好的竞技场。

  从国际看,要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产业工人的作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寻求产业工人发展的机会,特别是要加强产业工人技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参与和举办国际性的产业工人技能交流活动,拓展产业工人的国际视野,在与国外产业工人的互学互鉴、友好交流中增强本领、提升技能,树立中国产业工人良好形象,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做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从载体看,要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搭上信息技术革命的“快车”,更多更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特别是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加强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文化建设等,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的网上练兵活动,建设网上“职工之家”,实现网上维权帮扶、提供公共服务,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产业工人新通道,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共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格局。(龚惠文)

文章作者:/编辑:李俊/审签:许波
切实抓好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任务的落实
  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邓凯在湘调研督查时强调 总工会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总工会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引领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引领 扎实推进产业工总工会
株洲市启动电力专业技能竞赛
  近日,2017年株洲市电力专业技能竞赛启动,并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