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创业潮下近50万大学生“创客”需闯几关?
中新社长沙2月25日电 题:创业潮下近50万大学生“创客”需闯几关?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毕业于湖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魏啸宇是大学生“创客”中的“明星”。因为在2014年7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湖南大学参观该校大学生创业成果展时“明码实价”购买了这位“90后”创业大学生的创意产品。
幸得总理鼓励、支持,魏啸宇的事业迎来了转机。认真考察市场后,他迅速调整了创业方向。目前,其公司除经营文化创意产品外,还涉足生鲜水果电子商务,2015年实现产值500万元人民币。
如今,魏啸宇经常被邀请到各种沙龙分享创业经验。但与许多大学生“创客”一样,创业伊始,魏啸宇十分迷茫。为推广手绘地图系列产品,他不得不与团队上街发传单,还曾偷偷溜进酒店塞资料。
当下中国,各地掀起一股创客创业潮。作为“创客”群体中最富于创新力的代表,大学生“创客”更是风生水起。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4年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47.8万。
“创客”一词火了,但像魏啸宇一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仍属凤毛麟角。
有调查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者不到10%,大大低于欧美等国。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近半的大学生“创客”创业都熬不过三年。
与魏啸宇相比,长沙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周云辉就没有那么幸运。2015年,周云辉与3个同伴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因匮乏资金与经验,公司运营半年后被迫关停。
“缺少社会阅历和管理经验,加上还遇到资金困惑,心态又不理智乐观。”周云辉总结失败原因时说,大学生创业需理智、懂市场。
“关键是怎么选择既符合市场需求又适合自己的好项目,这是大学生‘创客’必须过的第一关。”魏啸宇以自身经验建议,大学生创业要“接地气”,须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有经验的行业来做,切忌盲目跟风。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从中央到地方,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涉及资金、场地、融资等方面。
记者检索相关资料发现,近一半大学生的创业梦是因资金匮乏搁浅。资源整合难度大、创业教育不深入等因素,也是大学生创业难闯过的“关口”。
一些受访大学生表示,所在高校虽开设了创业课,但因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或大多缺乏可操作性。大学生创业只能靠自己“摸石头过河”。
“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包括资金、人脉关系、不平等环境等,但不能忽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因素。”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若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和素养,纵有创业梦想和创业优惠政策也无济于事。
熊丙奇建议,须从根本上对大学办学和教育进行改革,注重培养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让学生自主、多元选择成才路。(完)
刊于2月26日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