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耕地红线;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动员组织全省上下的力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准确把握我省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形势
近年来,我省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600亿斤左右,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省这些年风调雨顺的年景并不多,水旱灾害频发、多发,极端性气候每年几乎都出现过,之所以能够取得粮食总产持续稳定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各级各部门不折不扣贯彻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想方设法调动和保护了全省种粮积极性。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化的持续推进,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着力解决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从数量看,我省用地需求在不断增加,每年需新占用耕地13万亩左右;耕地后备资源已不足200万亩,且大多位置偏远、零星破碎,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从质量看,虽然守住了5661万亩的耕地红线,但新补充的耕地质量不高,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田等情况普遍存在;原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比达67.7%,加上受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及养殖业污染影响,农田的地力下降、水质变差、农药残留超标,城市郊区和工矿区农田受重金属污染率较高。如何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我们面临的突出任务。
着力解决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的问题。我省农田水利设施的欠账较多、基础薄弱,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前年我省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旱,以及去年沅水流域的大洪水考验,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且,有些地方的水渠、山塘、电排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基本失去灌溉功能;有的地方农田整治和水利投入不少,但工程质量不高,也不符合实际需要,作用不明显;机耕道建设滞后,制约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等等。这些现象说明,我省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既有投入不够的老问题,也有创新投入、提高效率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着力解决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实事求是讲,目前的种粮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不仅对筹资筹劳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不高,使农村“一事一议”的政策效应打了折扣,而且对国家投资的农田水利项目,在参与项目设计、工程监管、运营管护等方面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着力解决涉农资金分散的问题。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发改、国土、水利、财政、农业、林业、移民、烟草等多个部门,项目建设的规划、标准、程序不一致,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不同、投向比较分散,甚至各做各的事、各唱各的调,导致资金和项目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如何把这些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形成“1+1大于2”的效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集中力量抓好几件事关粮食安全的大事
就农田水利而言,要集中力量、整合资金,力争每年办成几件事,一步步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按照省政府即将出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计划方案,细化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资金、验收管理办法,以及目标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既要确保数量,将目标任务细化到年度、分解到市县、到项目,逐年、逐级抓好落实,确保到2020年完成218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更要强调质量,遵循自然规律,坚持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标准,结合各地和项目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农田质量,确保投入一片就建成一片。
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步伐。在国家部署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我省共有12个,这在全国来讲是比较多的,体现了国家对我省的支持。要按照中央关于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要求,逐个项目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明确解决措施和时限,强力推进落实。该加快进度的要按时间节点推进,该省里配套投入的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该地方负责的要落实到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
推进农田生态环境整治。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安全的长期性重点任务。一方面,要扩大湘江流域规模养殖退出范围,在资水、沅水、澧水及洞庭湖区开展养殖区域划定工作,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管控力度,推广控肥、控水、控药技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长株潭地区19个县市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力争走出一条可推广的路子。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在贯彻中央关于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到“以县为主、渠道不乱、统一规划、投向集中”。以县为主,就是要以县级为主整合资金;渠道不乱,就是哪个部门的资金,还是由哪个部门向上申请和监管;统一规划,就是各个部门的建设规划、标准、程序要统一起来,并且要同步实施;投向集中,就是在项目推进上,尽量把资金往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区域投。省政府决定,将在13个县(市)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试点,实行“一个规划、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次考核”;省直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支持县级政府开展资金整合工作。
充分发挥各方面抓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紧密协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要明确责任分工。省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统筹各方面资金和力量,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大干农田水利的强大合力。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农田水利建设“一盘棋”思想,对号入座、各司其职,服从指挥调度,加强协调配合。市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协调机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落实。尤其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使行政首长负责制得到真正落实。
要充分调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什么、怎么建,要多听取农民的意见、想法,支持他们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投资农田水利。
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加大沟通衔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中央每年对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均有提高。
(在省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责任编辑:刘舒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