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03.06.2015 15:40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为农业大县之一,为全面掌握了解本县农机实用人才队伍现状,我们对全县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展开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机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我县农机机构包括农机局机关、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农机学校、农机检测服务站和39个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站,共有在职人员107人,其中县级63人,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站44人。
2010年前,我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只有15人。2014年底,经统计,全县共有专业技人员32人,其中初级24人,中级18人,其中农艺师和畜牧师有11人。而县单位只有8人,其中2人是中级技术人员。
二、我县农机人才工作的推进情况
我县虽是农业大县,但农机具的发展大多是由国家政策扶持带动;近年来,主要是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合作社发展试点、机插秧推广项目等项目的推动。尽管我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到2014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4.2万台,87.6万千瓦,较上年增加375台,2.21万千瓦。)农机装备结构得到逐步改善,(到2014年底,全县拥有联合收割机2518台,拖拉机491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69台,机动插秧机581台。)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也稳步提升,(2014年,全县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174千公顷,机械化收获作业面积达到 93千公顷,机械化插秧作业面积达到13.5千公顷,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但随着机具数量的增长、机械化程度提高,而相对应的机具管理队伍却越来越跟不上节奏。农机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平均到每个乡镇只有一到两个人,很难在农机推广、服务工作上适应上农机发展的脚步。
过去农机工作的发展,主要是自然带动。由于农机一直以来都是弱势部门,农机的发展一直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在2010年前,我县的农机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差额拨款单位,个别的乡镇还是自收自支。农机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低下。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虽然不是水生火热,但大都是生活在人们不看重的势利眼中;农机的发展可想而知。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农机的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农机推广、服务实行了多头并进。其发展形式是多种多样,发展举措更是上下联动与政策扶持多点开花;农机具发展也是多种类并存,农机具的经营也由计划经营变成了市场市调节。
我县随着枫树、漳江、漆河、三阳、陬市等乡镇农机大户的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等农机具作业演示与推广,农机具的实用性也逐渐进入了全县人民的视野,并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农机的重要性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重视。今年省政府“百千万”工程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面积达到6.8万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服务人员总量不足。我县现有农机人员很少,作为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县,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不到33人,占全县农机服务人员的26%,其中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到农机服务人员的30%,但真正从实农机的仅占6.5%。每个乡镇农机推广服务人员不到2人,跟不上农机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是农机服务人员文化层不高。我县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机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5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中,属于农机专业的人员少之又少,大部是从事动防、农业的人员,他们没有扎实的农机专业文化知识,加之农机推广需要亲自操作与服务,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是农机服务人员专业不对口。我县乡镇的农机工作人有70%是经各乡、镇合并后从其它站线转过来的。乡镇农机工作人员对农机具不熟悉,对农机具的管理、推广、服务都存在很大改进空间;而各种农机具对各乡镇的地区适应性、农机具的可操作性都很难形成相对的、客观的、科学的认识。
四是农机服务人员年龄老化。受多方面因数的影响,我县从事农机服务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目前,有10多个乡镇农机人员年龄接近退休,农机专业人才面临青黄不接;而多数学农机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就正牌大学的学农大学生,想到回到县里从事农机发展也进不了,一是因为全县农机服务的编制太少;二是因为进事业单位考试相对较严。
(二)原因分析
1、农机专业人员作用发挥有待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有因地位不高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影响着专业技术人员整体作用的发挥。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对自已所从事的专业普遍认识不高,认为自己在在全县所有的行业当中属弱势群体。特别是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从起作用的实用领域进行帮扶的人员只有少数,农机专业人员发挥推广、服务作用不够普遍,大都只是在宣传发动上开展。
2、受农机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机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不是很高。县直单位的大多数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长和技能虽然是通过正规的学校学习和培训而来,但乡、镇站的大多专业技术人员却是在从事农机工作后,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县单位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到工作人员的12%;其在对农机专业技术的推广、使用等方面就显得相对薄弱。而乡镇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技术职称程度高一些,但大多不是农机专业,专业不对口也就使得农机技术人员在农机专业技术推广、服务上能力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专业技术虽然好学但难学精;由于现代农机具的种类繁多,机具操作的各类规范也就相应较多。即便是想学,也很难一下子全都掌握;全能的多面手在村是屈指可数。二是农村网络功能不全,对有关涉及到农机市场经济、新农机产品推广使用、农机的适应性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够全面。三是无后续进行继续教育和专门培训。虽然我县每年都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由于农机局的地位偏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实施,更无专门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导致一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机具发展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还存在抵触心里。
3、受当今管理体制局限,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县现有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遍待遇偏低;二是属部门编制约束,特别是乡、镇属编制约束就更大,80%的乡镇只1人,且年龄将近退休。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多数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因为生活、生存而奔波,从而对农机推广、服务的力度相对减弱。四是政府资金扶持不够,主要是研发、推广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在发展新型农机方面的积极性。
四、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机专业人员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之一,也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之一。因此,要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提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待遇。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只有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了,才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靠全体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发挥其主观能性时要解决好他们的内心茅盾;主要就是解决个人相应待遇,解决科技推广经费等。
(二)制定有关优惠政策。
加快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展步伐,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各层次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政策,对乡、镇农机专业人员职称评定条件可以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快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步伐。
(三)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队伍的建设。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现在农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只有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代农业才会蒸蒸日上,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认真规划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彻底解决有机无路的瓶颈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农机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机专业人员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社。二是要通过农机合作社的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农机合作社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三是重新设立对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定、晋级等办法,通过评审鼓励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实用人员队伍提升技术水平,对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机合作社实用人才进行适当奖励,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激励更多的农机合作社的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服务。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03.06.2015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