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介绍我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成效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我省在22个县市区开展了六种模式的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9月26日,农业部《种植业快报》第074期专题介绍了我省的做法和成效。原文如下。
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过程管理
湖南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亮点纷呈
湖南省高度重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将其作为新时期推进粮油生产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水稻、油菜等作物的优势产区,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集成项目、集约资源、集中力量,实行整建制推进、精准化管理、高标准建设。今年,全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达800万亩,为示范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树立了典型、打造了样板。
(一)集中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以绿色为引领,示范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新技术。秧苗育供插技术。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分区域建设13个现代化育供秧服务中心,改大田出苗为工厂化密室出苗、改平面摆盘为立体叠盘、改催芽后播种为播种后催芽,提高发芽率、出苗率和秧苗素质。同时,配套推广25厘米行距插秧机,着力解决水稻机插秧技术瓶颈。肥药减量控害技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集成推广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病虫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推进施药器械更新换代,推行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今年,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发展冬季绿肥生产,要求90%以上项目县实现绿色过冬。全程机械化技术。以机插、机防、机烘为重点,积极推广高速自动播种流水线和叠盘机、履带式耕田机、筑埂机、钵苗移栽机、大型高效农药喷雾机、收割秸秆还田一体机、秸秆打捆机等新型高效机械,着力解决插秧、打药、收割等关键环节劳动力缺乏、稻谷干燥难、易霉变等瓶颈问题,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二)集成配套,推广成熟模式。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广成熟种养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收益。水稻“四双”模式。组织长沙县等10个双季稻生产大县,开展早超晚优双品种搭配、双季全程机械化、双季药肥零增长技术模式创建和推广,创建面积近500万亩。力争项目县双季稻亩均增产5%、增收节支15%以上,稻米加工销售及品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组织汉寿县等3个县,开展稻鱼、稻虾、稻鸭、稻蛙、稻蟹等种养结合模式的创建和推广,力争项目县稻田生态种养面积增加10%以上,农药化肥负增长,亩均收入增长1倍以上,创建2个以上稻田生态种养绿色稻米、鱼虾等畅销品牌。中稻再生稻模式。组织慈利县、中方县开展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模式的创建和推广,力争中稻再生稻面积增长20%、亩均产量比一季中稻增加20%、收入增加30%以上,每县创建1个以上绿色再生稻米畅销品牌,培育再生稻新产业。“稻油”、“马铃薯+”、“花生+”模式。充分挖掘稻油、马铃薯、花生生产潜力,带动油菜、马铃薯、花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5%以上,力争亩均产量、增收节支分别达5%、20%以上。
(三)创新方式,健全服务机制。 实行“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主体联动”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在实施主体上,由原来的村、组、散户转变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支持其发展壮大,充分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的创建活力。在经营模式上,按照“市场+基地+主体+品牌”产业化开发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打造市场畅销品牌。在服务方式上,分区建设一批集育秧、耕作、防治、烘干等多位一体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全力推进“一站式”或“点菜式”服务,改善服务装备,提升服务能力。今年,省财政安排1.3亿元,支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实施专业化集中育秧400万亩。
(四)严格考评,加强过程管理。 制定印发《湖南省2016年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评审确定办法》,首次推行专家评审制度确定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在县市区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由省农委纪检监察室负责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集中评审,评审过程经省农委纪检监察室全程监督。为加强绩效考核,省农委制定《粮油绿色高产高效项目绩效考核内容及方法》,从组织保障、技术指导、实施效益、奖罚等9个方面、30个类别进行绩效考核,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同时,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任务安排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