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将再次激活农村活力

11.03.2015  11:46

  近期,“三农”工作受到持续关注。年后,上海博士返乡日记《迷惘的乡村》描述了一个文化在消逝、日益空心化和凋零的农村,可以说是当下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日,根据路遥名著拍摄的农村大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反映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农村从人民公社到生产责任制的深刻变化;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推进农业现代化,描述的是未来农村发展蓝图。

  上述引发关注的三大关于“农村”话题,正好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大致映射出农村发展的脉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度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村经济;但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农村“空心化”问题开始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丢荒、农村凋零;面对新问题,国家审时度势,提出农业现化代战略,再次激活农村活力。

  眼下,清远农村也正处在从“凋零”迈向“生机勃勃”的关键过程。目前,清远推行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基层自治水平、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有序推进土地确权及流转工作,正朝着农业现代化方向稳步迈进。笔者认为,若要使“农村”从“凋零”走向“生机勃勃”,必须找到“三农”发展内生动力之源。动力是什么,很明显在于提高农业的吸引力,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然而,时至今日,过去旧的农业模式已经“动力不足”。因小面积耕作不具规模效应,导致农产品(000061,股吧)利润低,部分农产品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农产品成本反而高于价格,农民宁愿把产品烂在地里,此外,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放,还出现国内农产品价格和成本高于国外的挑战。这些变化都使得传统小面积农业种植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变化,因此,“三农”发展必须找到“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何为“农业现代化”,笔者认为,“现代农业”体现在农业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体现在农业从业者的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体现在农产品产供销环节的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只有将农业变得重新有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三农”发展才有不竭动力。

  目前,清远正在推动的农村改革也正是朝着“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笔者期望,在“农业现代化”这个动力之下,清远的农村能够迅速从“凋零”跨越到“生机勃勃”,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