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 省农业委副主任钟正洪解读省委1号文件
钟正洪副主任就2015年省委1号文件相关情况做介绍并答记者问
3月20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长沙召开省委1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省农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钟正洪解读了2015年省委1号文件精神,并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及“三证”分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省委1号文件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个文件已于2月10日印发对外公开发布。钟正洪向与会记者介绍了今年省委1号文件主题、新亮点、新举措、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必须把握的原则和底线。
一、今年省委1号文件主题
今年省委1号文件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基本路径简要概括起来是:“三转”、“两型”。所谓“三转”就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物质投入为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生产导向型转到消费导向型上来。所谓“两型”就是:坚持走技术先进、规模适度、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竞争有力、发展可持续的“两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行“三转”、“两型”,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转变,是顺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形势正处在历史最好的时期,去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全省粮食总产再次跃上600亿斤的台阶,以占全国不到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5%的粮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7%,增加值增长4.6%,是近5年增长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60元,增长11.4%,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增幅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但农村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农业仍然是“四化”中的短板,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十分严峻。去年12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时指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遇到了两个“天花板”,两道“紧箍咒”。我省“天花板”的情况和全国一样,“紧箍咒”比全国还紧。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更紧。 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只有8分地,耕地复种指数高,载畜量多,去年全省出栏生猪6220万头,有些地方的环境压力达到极限; 二是生产和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棉花种植需调整优化,我省口粮生产没有问题,但饲料粮主要依靠外调; 三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受到双层挤压。 一方面主要农产品价格受国内外市场的约束,价格上不来;另一方面,农业要素成本持续增长,比较效益收窄; 四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 “地谁来种”、“新农村谁来建”的问题凸显; 五是食品安全压力大。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人们对标准化、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很不相适应。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农业一旦有个闪失,好多年都缓不过气来。况且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中央要求新常态下经济实行换挡,但农业不能减速,必须稳定提质增效。只有农业稳定了,才能为全国全省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靠什么?过来的经验证明,至关重要的一条靠改革创新,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今年省委1号文件的新亮点、新举措
今年全省“三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三农”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新”要求为统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
1、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依靠科技,用“五化”助促农业现代化。 一是 产业化 ,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打造粮食、畜禽水产、果蔬、林产、茶叶等千亿产业,积极发展油茶、楠竹、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特色县域经济农产品加工重点县、“135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二是 机械化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适地适业、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协同推进水稻耕种收、植保、转运、烘干等生产环节机械化,重点抓好水稻机插秧、飞机植保和大型机械烘干的推广,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重点支持1000家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重点支持省农机产业园和长沙、双峰、汨罗、衡阳、益阳等农机产业园区建设。三是 市场化 ,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继续完善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财税、金融、保险、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整合我省农业生产技术、品牌等资源,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建立境外湖南农业经贸合作区;扩大畜禽、蔬菜、水果、茶油、茶叶、水产品、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吸引海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集团来湘投资农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国际战略投资者强强联合,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抓好省际产销合作,推动湘品出湘工程,不断扩大湘品市场份额。四是 标准化 ,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信用体系和技术管控保障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以粮食、蔬菜主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五是 信息化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和环洞庭湖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广耕地和林地测土配方技术,用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
2、在农村基础建设上,更加注重系统综合治理。 坚持从源头抓起,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一是 治水 。要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加快构建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用三到五年时间,将我省重点防护区整体防灾能力提高到二十年一遇以上,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涔天河灌区、莽山水库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洞庭湖和“四水”流域综合治理,解决“十二五”国家规划内和洞庭湖区省级规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推动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二是 治山 。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由一般造林绿化转到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上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实施森林资源禁伐减伐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大“裸露山地”绿化攻坚力度。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切实加强“四水”源头水土流失重点防御,建立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激励机制。三是 治地 。实施农业生产环境治理“三同时”制度,着力强化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沃土工程”,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抓紧抓好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逐步扩大耕地修复治理规模;做好“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区养殖区划定工作,稳步实施湘江流域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退出计划。严格城镇和工业“三废”排放管控。开展农业环境容量评价,完善并严格落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快发展农村新型清洁能源,大力推进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3、在农村改革上,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增强发展活力。 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发展好农民利益。要实行分类有序推进,对已看准的改革事项要加快步伐;对改革方向非常明确,属于地方和部门授权可以操作的改革,要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对中央明确必须审慎推进的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严格按国家要求进行。 今年的改革重点: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在基础条件具备的县市区开展整县推进工作,其他县市区分两年做出安排,确保2017年基本完成确权任务。鼓励承包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工商登记,重点扶持10000个以水稻生产为主体的家庭农场。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鼓励发展农民合作联社、农民用水户协会。选择部分县市区开展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新增补贴资金向适度规模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三是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继续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推进攸县、华容、澧县、安化四县统筹整合试点。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建立“财银保”联动机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增强支农信贷投放。继续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新增能繁母牛、柑橘、茶叶、葡萄等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四是创新农村“三资”管理。 按照依法有据、封闭运行、风险可控原则,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抓好浏阳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房、林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综合试点。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对非经营性资产,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对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五是稳步开展水利、国有农林场、供销合作社改革。继续深化水利改革,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农场改革,积极探索垦区属地管理后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路径。明晰国有农场资产权属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明确国有林场生态功能定位,加快国有战略储备林建设。深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实施“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宽服务领域。
4、在农村区域发展上,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用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要素平等互换、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城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实行城乡建设两驱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一是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步提高人均财政补助、个人缴费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视农村文化遗产、古村落、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加快村民健身、文化惠民、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广播村村响等工程建设。二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百城千镇万村”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今年重点整治4000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建设300个美丽乡村。新农村要像新农村,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要切实抓好扶贫攻坚。坚持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全面落实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今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把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精准帮扶、进退有序的工作机制,对8000个贫困村实行驻村帮扶全覆盖。编织好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四张网”,重点推进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户”。
5、在创新乡村治理上,更加注重依法治农。 加快完善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机制。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抓紧修改与现行体制机制相悖的地方性涉农法规规章,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水利、林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管理、动植物防疫、农村可再生能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地方性配套法规规章。
三、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必须把握的原则和底线
一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创新,支持基层先行先试,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防止非粮化、严禁非农化。
——坚持经营规模适度,既要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要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确保农地农用,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二是要坚决守住的底线和红线。
家毫省长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守住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这条底线,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底线,就是不能突破的,是最低的要求。我们农业部门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将“左右”提升为“以上”。即不管方式如何转,结构怎么调,必须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把我省粮食生产的产能调减了,决不能把我省粮食生产的优势调没了。只有这样,结构调整才能持续,转变方式才有底气,改革发展才有基础,就是要坚决守住我省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的总产底线,坚决守住5655万亩的耕地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