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当“绿里淘金”

31.01.2016  11:37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十三五”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湖南绿色农业发展迎来春天。”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朱建湘认为,湖南农业“绿”起来,要让绿色食品多起来,为百姓打造“放心餐桌”。

   绿色食品的尴尬现状

  发展绿色农业,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有营养,最直观的指标是绿色食品有多少。

  从湖南来看,至2015年底,获农业部认证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三品一标”)总数为294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674个,绿色食品1082个、有机食品14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2个。

  “三品一标”中,无公害农产品是基本条件,是市场准入门槛。有机食品要求太高,主要满足少数高端消费者。地理标志农产品讲求地域特色,产量有限。

  “根据消费水平的升级,当前湖南迫切需要发展的是绿色食品。”省农委专家符保军称,介于有机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之间的绿色食品,能够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有营养,生产成本和价格比有机食品低,符合多数人消费升级的需求。

  从个数来看,湖南绿色食品已逾千个,跻身全国前十位。但从实物总量来看,2015年湖南绿色食品总产量仅300万吨,在农产品中占比还太小,与湖南农业大省、资源丰富不相匹配。

  从地域来看,湘西地区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不多,怀化、张家界、自治州总共108个。而长沙县认证绿色食品总数就达到99个。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重视绿色食品产业;产地环境最优良的湘西地区,认证的绿色食品反而最少。这是湖南绿色食品的尴尬现状。

   以认证倒逼绿色生产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代表了湖南农产品的精华。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背后是标准化生产对品质的支撑。

  绿色食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省农委专家杨青介绍,从原料基地的选择,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都必须按照标准进行,哪个环节跟不上,都无法通过认证。

  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产地无污染,选择优良品种,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治病除虫只能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并尽可能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全程确保绿色品质。

  以绿色食品认证,倒逼生产方式转变。今年,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对大湘西贫困地区采取补贴政策,扶持绿色食品认证。省里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检查员、监管员和生产者,把标准下发到农民手中,组织专门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基地农民。

  发展绿色农业,壮大绿色食品,就是要告别粗放式生产,从追求数量转向讲求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田沃土就是稻米满仓”的理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省农委提出,湖南要留住一方好地,“十三五”绿肥稳步恢复至1000万亩,补充土地有机肥;留住一汪好水,治理“母亲河、母亲湖”;留住一个好环境,在青山绿水间,开发绿色食品,满足消费者吃好的需求。

   绿色食品如何多起来

  上世纪90年代,湖南就开始抓绿色食品产业。虽然起步早,但至今市场占有率依然不高。

  专家杜先云分析原因,一是绿色食品实物总量小;二是绿色食品还没有擦亮品牌。其结果是,生产绿色食品,获利不多;消费绿色食品,往往又买不着。

  发展绿色农业,壮大绿色食品,当务之急要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朱建湘称,要把绿色食品作为大平台、大产业、大品牌,助推湖南农业转型升级。

  今年,省里已确定40个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包括米、油、果、蔬、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全程示范标准化生产;引进电子视频监控,绿色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看得见,辐射带动全省农业绿色发展。

  生产流程看得见,消费更要摸得着。省绿办联手中国惠农网,打造“互联网+绿色食品”营销平台,集中省内大多数绿色食品,方便消费者购买。此外,通过中国绿博会、农交会,推介“湘字号”绿色食品出省、出国,壮大影响力。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提出,“十三五”期间,湖南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要力争翻一番,达到600万吨以上,迎合绿色农业发展潮流,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