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栉风沐雨 六十年春华秋实
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1957年9月20日,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在湘西诞生,从此开启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的新纪元。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自治州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守望相助、奋发图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篇章,自治州已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聚焦点和武陵山区开放开发的热土。
60年来,州域经济实现飞跃
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群众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建州以来,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一直是自治州面临的最大难题,谋求蓄势后发、实现特色赶超一直是自治州最紧迫的任务。
改革开放后,自治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了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五大建设”,着力建设绿色、文化、开放、和谐“四个湘西”,努力实现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发展、率先脱贫。60年来,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81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91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525倍,州域经济实现了飞跃性发展,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
60年来,扶贫开发硕果累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施扶贫开发,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是自治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使命。
由于历史原因,到上世纪80年代,自治州仍有156万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占农业人口的80%以上。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全州人民生活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特别是近年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视察自治州时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110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因地制宜推进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等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近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79%下降到16.14%,自治州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60年来,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发展仍面临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结构不优等问题。自治州坚持在“专而特”上下功夫,在比较优势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凤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城、矮寨大桥四大旅游黄金板块影响力不断提升,自治州成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已蜚声海内外。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建成万亩标准园19个,特色产业基地达到340万亩,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矿业整治整合,将70多家企业整合成不到10家矿业集团,矿硐由1980个整合到204个;建成标准厂房250万平方米,建成省级工业集中区9个,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60%,一批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较快发展。
60年来,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是全州老百姓的共同夙愿。60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纾解地理困境,全力破解基础瓶颈,不断放大绿色生态优势,做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工作。建成7条高速公路、铜仁·凤凰机场,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加快建设,自治州融入了长沙、重庆、贵阳、桂林4小时经济圈,实现了乡乡通水泥(沥青)路、适宜通公路的行政村通公路。
现代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初步建成,电话、数据通信、互联网、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城乡。全州35千伏以上公用线路3000公里以上,农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网即将开工建设,羊峰山大青山风电、贫困村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生态效益总价值位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近17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突破100万人,城镇化率由1957年的7.3%提高到2016年的43.1%,初步形成了“一个州府核心城市、半小时通勤生态城镇群、一小时旅游经济圈、7个县城区域节点、30个特色小镇”的新型城镇体系。
60年来,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州初期,自治州社会事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突出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着力推动共建共享,是建州6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鲜明特点。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两免一补”等政策全面落实,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中心完小以上学校的“三通工程”建设及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
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斐然,加快构建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国土家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技术中心土家医药分中心落户自治州,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建州初期的34岁提高到2016年的72岁。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申遗工作稳步推进,全州共创建228个国字号生态文化品牌,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目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60年来,民族团结不断巩固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本要求。多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意识不断增强。
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土家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深入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了自治条例,颁布实施了16个单行条例,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创了跨省协同立法先河。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逐步提高村办公经费、村干部误工补贴到省定标准以上。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保障各族人民参政议政权利,各项工作呈现团结和谐、开拓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放眼湘西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村村寨寨,民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
60年浓墨重彩的发展历程,60年弥足珍贵的发展成就,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优越性,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大生命力,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自治州的成功实践。伟大事业永无止境,伟大工程永不停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299万自治州各族儿女,正以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和斗志昂扬的奋斗姿态,朝着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