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稿:老兵郭同斗 激情燃烧的岁月

01.08.2015  18:18

郭同斗,87岁,山东青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郭老年轻时的戎装照及所获得的军功章曾有许多,60年代因搬家及其他原因,大部分遗失。现仅存一张与战友合照(1953年10月1日摄于辽阳,前排左一为年轻时的郭同斗)和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幸运的是,很多战友临别相赠的照片还保存了许多,这是郭老最珍视的物品。每张照片后都有战友的赠言及签名。

郭老整理50年代保存至今的相册。照片上的战友自分别后再未曾见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汤红辉 李长宏 长沙报道
  
  因为有过辉煌的经历,郭同斗在省图书馆院子里颇有名气。87岁的他养花、打牌,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如果说大多数的人是真刀真枪地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那么郭同斗们则在以另一种方式出力:作为一名后勤运输兵,他量化不了自己运送了多少粮食、子弹,但他用一个个故事告诉大家,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正是运输兵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运输线,才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在老人的追忆下,一幅幅惊险的战争画面呈现在记者眼前。
  
   17岁参军
  
  历经抗日到内战再到抗美援朝
  
  郭同斗出生于山东青岛。老人家参军时不到18岁,虽然没有参加抗日,但他跟日本鬼子打过一次“交道”。这次经历为他参军打下了基础。
  
  “拿枪抵着我的后脑勺,问我是不是八路。”当时的惊险让人可想而知,但郭同斗称躲过一劫后他变得不害怕了。
  
  郭老回忆起1946年内战期间的一个傍晚,村里来了一个解放军,将村里的男人们集合点名。17岁的郭国斗个子不高,他身边的人都被点中,唯独落下他。他急忙转到军官的面前,仍然被“忽视”,最后是他自我推荐,才“勉强”被挑上。
  
  当兵后郭同斗表现积极,还当过青救会会长。1950年,华东警备旅成立了训练团,他和战友们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抗美援朝。
  
  坐着马车到了潍坊,然后去了丹东。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以初战告捷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没有前方后方
  
  直接将弹药送到了战场
  
  到了朝鲜,郭同斗编入解放军第47军,成为一名运输兵。
  
  随着战事的拉开,郭同斗所在的运输部队也急速运转起来:“我们运送的物资包括食物、药品、枪械和弹药等等,当然运得最多的还是子弹。
  
  “过了鸭绿江,就没有前方后方的概念,飞机天天轰炸。”郭老回忆,在朝鲜,每几百米就是一个防空哨。边吃饭边防空、边行军边防空,“美军的轰炸机可厉害了,一颗下来,整片都是火海。
  
  问老人怕不怕,他笑了笑:其实我们都是很害怕的,谁不怕死呢,更何况又是第一次出国作战。“但我们没有退缩。”在美军实行“重点轰炸”期间,运输营的任务简单而又艰巨:不管美国飞机怎样炸,得保证前方战士每天有吃的,有打的!
  
  “因为担心美军的轰炸,很多运输任务我们选择在夜晚进行。没有说话声,甚至连咳嗽声都听不到。”郭同斗说,如果不得不在白天行军,战友们会在脑袋上带一个圈,上面插着树枝,飞机一来大家团在一起,伪装成一个树堆。
  
  在战事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运输兵们甚至直接把弹药送上了战场。郭同斗说,“我的不少战友就因中弹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郭同斗们”的贡献,可以用彭德怀司令员的话来总结: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证供给的同志,他们也是在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天天在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