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回家少八旬夫妇感觉冷清 欲征集热心人串门
3月15日,雷锋大道莱茵城小区,尹爷爷和老伴。图/记者华剑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很少有时间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你是否在某一个深夜突然想起远方的父母,你有多久没回家了,多久没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了。
“老人的今天就是青年人的明天”。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围绕老年人群体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身体状况以及独居、空巢等原因,让很多老人常被孤独、落寂缠绕,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与照顾,渴望得到更多的“陪伴”,得到亲情的呵护。如何让这些老人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值得我们深思,并需要我们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孩子在外地也不容易,我们也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只是老两口在家,有时不方便,也有点冷清。”3月15日,家住长沙市雷锋大道莱茵城小区的尹爷爷称自从五年前住进这个新小区后,他和老伴就觉得家中冷清,希望有人能经常来串串门、说说话。
老人寂寞,左邻右舍不相识
15日上午,尹爷爷的称他和老伴都80多岁了,儿子在北京工作特别忙,一年到头都没时间照顾,现在他自己生病中风,老伴身体也不好,有时想打个的士都没人帮忙,希望社会有爱心人士能不时来看望一下他们。
下午3点多,记者在尹爷爷所住的小区看到,林立的楼栋间三三两两有人在散步,也有人带着孩子在玩耍,但进入尹爷爷所住的一楼单元后,一下变得安静起来。
“来了,来了。”门内传来尹爷爷的应答。良久,打开门后,才看到尹爷爷竟是拖着一条腿蹒跚着来开的门。“中风了。”尹爷爷好不容易转身,带记者在靠窗的餐桌旁坐下,并连连抱歉,“我手端不了茶壶,没办法给大家泡茶了。”
尹爷爷没有开灯,三室两厅的房间显得有点空荡和模糊,但借着窗外的光线,仍能看到房间装饰的书卷味,除了客厅一个推车上的厚厚衣物,家中整理得井井有条。
就在大家坐下不久,刚在小区诊所打完吊针的孙奶奶也赶了回来。“年纪大了,经常出毛病。”孙奶奶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她老觉得头晕,去大医院不方便,她就在附近的诊所打点吊针,而老伴因为五年前中风行动不便,她一般也不会出远门。“平时最多也就在小区散散步。”孙奶奶说,小区虽然环境很好,但远离市区,又都是电梯楼,几年来,左邻右舍即便碰着面,也只是点点头。“基本上不认识。”
多年来已习惯儿子不在身边的日子
尹爷爷告诉记者,他是浙江桐庐人,1946年就跟随当医生的叔叔到了长沙,后来他也跟着学医,并辗转到郴州、永州等地工作,1961年,他被分配到长沙建设医院,直到1990年退休,再也没有离开过长沙。
“其实也想过调回老家。”孙奶奶说,她也是浙江人,与老伴在同一个单位,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有机会调回老家,但后来又因为其他种种原因,调回老家的事情也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孙奶奶说,至今她还是一口的浙江话,除了老伴,在长沙他们并没有亲属。“儿子在北京工作,也在那边安了家。”孙奶奶说,他们夫妻俩是最早响应计划生育的那一批人,所以当时只生了一个,如今儿子年近50岁了,虽然春节会回来,出差路过也会回家看看,但多年来,老两口已经习惯了儿子不在身边的日子。
“也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孙奶奶沉默了片刻,轻叹了口气说,她其实挺理解儿子在外的不容易,所以一般有点头疼脑热的,她根本不会跟儿子说,也怕儿子担心。
不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两口也开始感觉到诸多不便。
“有次下水道堵住了,就很麻烦。”孙奶奶说,去年他们家的下水道堵住了,她好不容易找到物业维修工上门,但小区有两千多户,维修工忙完一阵又去了别处,不仅厨房一片杂乱,好不容易等维修工再次回来疏通下水道,她又忙乎了好一阵,但整个人仿佛像病了一场。
有几次老两口想坐车到市区转转,但等了好久也没有一辆的士经过,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用网络约车,最终只得又返回家中。
“能克服的,我们都不希望麻烦别人。”孙奶奶回头看了一下没有开灯的房间,长叹了一口气,她说现在主要是年纪大了,有些事力不从心,但这些还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家里)冷清吧。”孙奶奶说,她其实挺喜欢有人经常来串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