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卓宇《目光史》上市 开启纯文学创作生涯
林卓宇近照。
中新网长沙3月3日电(记者 邓霞)“90后”作家林卓宇的新作——散文随笔集《目光史——致敬于我们的第二世界》近日在全国各地正式上市。在林卓宇看来,《目光史》体现了他思考世界的基本方式,可看作是他对青春时代写作的一次告别。
林卓宇199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2007年,还是五年级学生的他将儿时的部分作品整理成集,编纂成一部多达30万字的文集《心海潮音》,该书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初中毕业时,他在《中国少年报》、《创作》等报刊密集发表作品1000余篇,海南出版社还特别推出了5卷本的《林卓宇文集》。此次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散文随笔集《目光史——致敬于我们的第二世界》,是林卓宇的第15本书。
目前,林卓宇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留学,同时攻读哲学、英美文学、创意写作三项专业的学士学位。繁忙的学业让林卓宇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用中文写作,但长期的英文阅读写作经历,让他得以用不同的眼光体会自己的新著。“这本书更多的价值体现在纪念意义上。”他说。
赴美之前,林卓宇一直生活在浏阳。在《目光史》有限的篇幅里,他以充满洞见的目光叙写了在浏阳生活时的身边人和事。保姆的心事、同学间的斗争、美术老师的人生指导课、心理老师的混乱学说,都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别样的色彩。
“在我的高中时代,人人都变成了符号。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可被当作对人性的脸谱式解读的警告。”林卓宇说,善与恶的对峙在文学中是相对肤浅的,因而批判或讽刺某个具体对象不是他的目的,他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似善非善、似恶非恶的人性,从而呈现出人性的复杂。
“我们拥有很好的资源,于是大家想当然地认为这一代作家会成长得更好,但事实上不然。”被誉为“90后作家掌门人”的林卓宇认为,“90后”作家可能被集体高估了,“这一代作家汲取了太多碎片化的文学资源,以至大家变得善于表演才华,而并非真的具有才华”。
他期待看到同龄作家对文学本身保持积极的探索,让文学作为一种纯粹的阅读文化,对人产生更多维度上的影响。(完)